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870软件工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870软件工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870软件工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11 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870软件工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19 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870软件工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30 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870软件工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38

一、选择题

1. 在软件维护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正确、有效地修改,需要经历几个步骤,其中重新验证程序分为( ), 保证修改后的程序的正确性。

A. 静态确认、计算机确认和维护后的验收

B. 动态确认、计算机确认和维护后的验收

C. 动态确认、计算机确认和维护后的存档

D. 静态确认、人工确认和维护后的检验

【答案】A

【解析】在软件维护的实施过程中,重新验证程序分为静态确认、计算机确认和维护后的验收,经过这三个步骤能正确、有效地修改程序,保证修改后程序的正确性。

2. 维护中用来指出修改的工作量、工作性质、优先权、修改的事后性质的文档是( )。

A. 软件需求说明

B. 软件修改报告

C. 软件问题报告

D. 测试分析报告

【答案】B

【解析】程序文档对提高程序的可阅读性有重要作用。为了维护程序,人们必须阅读和理解程序文档。在软件维护中使用软件修改报告来指出修改的工作量、工作性质、优先权和修改的事后性质。

3. 单元测试主要针对模块的几个基本特征进行测试,该阶段不能完成的测试是( )。

A. 系统功能

B. 局部数据结构

C. 重要的执行路径

D. 错误处理

【答案】A

【解析】单元测试主要从下面五个基本特征进行测试,分别是:模块接口、局部数据结构、独立路径和出错处理。而系统功能通常是在系统测试时进行的。

4. 数据流图是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在下列可采用的绘图方法中,( )是常采用的。

①自顶向下

②自底向上

③分层绘制

④逐步求精

A. 全是 B. C. D.

【答案】B

【解析】在用数据流图对软件模型的描述工程中,一般遵循的原则是自顶向下、分层绘制、逐步求精;通常情况下软件系统的模型比较复杂,用数据流图自底向上来描述是不符合逻辑的,同时也可以说明原型化方法为什么在软件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 软件工程学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 )的工程学科。

A. 软件维护

B. 软件设计

C. 软件应用

D. 软件理论

【答案】A

【解析】软件工程学作为一门学科,它不仅指导软件系统的开发阶段的各项工作,还要指导软件运行阶段的维护工作,即软件工程系是一门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的工程学科。

6. 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属于( )。

A. 销售商

B. 使用者

C. 软件开发者

D. 购买者

【答案】C

【解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是指软件的开发者或者其他权利人依据有关著作权法律的规定,对于软件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就权利的性质而言,它属于一种民事权利,具备民事权利的共同特征。

7. 提高软件质量和可靠的技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就是避开错误技术,但避开错误技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和绝无错误,这就需要( )。

A. 消除错误

B. 检测错误

C. 避开错误

D. 容错

【答案】D

【解析】提高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技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避开错误技术,即在开发的过程中不让差错潜入软件的技术;一类是容错技术,即对某些无法避开的差错,使其影响减至最小的技术。当避开错误技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时,就需要引入容错技术。

8. 软件维护工作中大部分的工作是由于( )而引起的。

A. 程序的可靠性

B. 适应新的硬件环境

C. 适应新的软件环境

D. 用户的需求改变

【答案】D

【解析】大量软件工程维护资料表明,用户的需求改变而引起的软件维护工作占的比例最大,而不是由可靠性问题引起的,为了增强和改进软件的功能所做的维护仅占20%。

9. 软件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是( )。

A. 算法设计

B. 功能设计

C. 调用关系设计

D. 输入/输出设计

【答案】A

【解析】从软件开发的工程化观点来看,在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之前,需要对所采用算法的逻辑关系 进行分析,设计出全部必要的过程细节,并给予清晰的表达。详细设计的任务就是决定各个模块的实现算法,并精确地表达这些算法。

10.构造原型时,主要考虑( )。

A. 全部功能

B. 原型要体现的特征

C. 全部细节

D. 全部需求

【答案】B

【解析】在构造原型之前,必须明确运用原型的目的,即确定原型要体现的特征,从而解决分析与构造内容的取舍,还要根据构造原型的目的确定考核、评价原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