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感染性疾病的护理题库

问题:

[多选] 患儿女性,5岁,畏寒高热,头痛呕吐,昏迷20小时,皮肤见大片瘀斑多处,颈强直,瞳孔直径左侧0.5mm、右侧0.3mm。体温39.6℃,心率168次/分,呼吸节律不规则,血压60/40mmHg。患儿于1月13日入院。血常规: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19×109/L,中性粒细胞0.88,淋巴细胞0.12,血小板263×109/L。为明确诊断,该患儿需要做的检查是()

A . 皮肤瘀斑渗出物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
B . 腰穿脑脊液常规检查+培养
C . 血常规
D . 尿常规
E .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F . 血培养
G . 血气分析
H . 头颅CT
I . 胸部X线平片检查
J . 血清或脑脊液免疫学检查
K . 化验DIC: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定量、3P试验

以下哪一条不属于中级分析工化分操作应具有的技能要求()。 在称量时正确使用分析天平,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称取二到三份试样。 正确洗涤、试漏滴定管并加液、排气、调零。 正确进行半滴操作,读数准确。 正确熟练进行试样的分解,干扰的掩蔽、分离操作。 患者,59岁。因患急性胆囊炎,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结束后入麻醉恢复室,1h后拔管,之后出现呼吸急促,颜面潮红,神志逐渐淡漠。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缺氧。 CO2潴留。 低血压。 肺水肿。 脑出血。 患者男,14岁,因“皮肤紫癜5天”来诊。患者于2周前患上呼吸道感染,5天前皮肤出现紫癜。查体:全身皮肤紫癜,以四肢为重,浅表淋巴结、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正常,骨髓无异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发病机制应考虑为() 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 血小板收缩功能不良。 凝血因子功能不良。 血小板黏附功能不良。 抗血小板抗体增多。 自身抗原产生的途径包括() 手术。 感染。 外伤。 输精管结扎。 眼睛穿透性外伤。 与纸笔记录脑电图相比,数字化脑电图的特点不包括()。 其波形受采样频率的影响。 在记录和显示过程中不存在机械阻抗问题。 显示不存在记录笔偏转范围的限制。 存在频率响应限制。 不需要调节记录笔的松紧度调节阻抗。 患儿女性,5岁,畏寒高热,头痛呕吐,昏迷20小时,皮肤见大片瘀斑多处,颈强直,瞳孔直径左侧0.5mm、右侧0.3mm。体温39.6℃,心率168次/分,呼吸节律不规则,血压60/40mmHg。患儿于1月13日入院。血常规: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19×109/L,中性粒细胞0.88,淋巴细胞0.12,血小板263×109/L。为明确诊断,该患儿需要做的检查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