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莫里哀对喜剧的贡献。
【答案】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莫里哀对喜剧手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对喜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
(1)善于从人物的性格陋习中制造笑料
莫里哀懂得并不是人物生理上的缺陷使人发笑,而是某种怪癖、某种恶习令人发噱。例如,《太太学堂》中的阿诺耳弗抚养阿涅丝的方式令人感到可恶,因而他的倒霉不会引起我们同情,而只会引起我们嘲笑。但剧中人并不意识到自己可笑,他们生活在脱离实际的困扰中,不知不觉做出的行为便具有滑稽的意味。
(2)善于从情节和场景中制造笑料
如奥尔贡躲在桌子底下偷听达尔杜弗向自己妻子献媚的尴尬场面; 《没病找病》中的阿尔冈躺在床上听到女儿和妻子以为他死了的谈话; 堂璜追逐农妇时被她的未婚夫撞见; 天真的女才子以为乔装打扮的仆人是贵族; 奥拉斯将财产给了自己的对头,以为对方会帮助自己; 司卡班误会了赖昂德的责备,招认出主人不知道的过错。
(3)利用地位颠倒和意料不到的逆转来产生喜剧效果
例如丈夫向妻子屈膝投降; 主人受仆人训斥; 司卡班先是害怕主人,当主人需要他时,他又神气活现; 唐丹当场抓住妻子的不贞,却又不得不向她赔不是; 阿尔赛斯特拿着证据气咻咻地来到塞莉曼娜面前,却被她坦率的微笑缴了械,最后哀求给他一个爱的表示。这些都是绝妙的喜剧手法。
(4)擅长用舞台动作制造戏剧的效果
莫里哀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他擅长用舞台动作制造喜剧的效果。一记耳光打错了人; 小丑的滑稽动作; 主人气喘吁吁地追赶一个放肆的女仆; 药剂师手拿注射器,追赶一个惊慌失措的病人; 汝尔丹入伊斯兰教; 阿尔冈成为医生的滑稽仪式; 司卡班棒打装在布袋里的主人,这些都能引起强烈的喜剧效果。
(5)语言的笑料丰富多彩
双关语、俏皮话、滑稽的新字、不谐音字、女才子不合时宜的夸张和比喻,学究的隐晦语言、针锋相对的答辩、时而互相恭维时而破口大骂,同一词语的重复,如瓦赖尔反对阿尔巴贡把女儿嫁给老头,吝啬鬼始终用“没有嫁妆”来回答,这种重复既反映人物性格,又令人忍俊不禁。人物想说话,可总是受到阻拦,无法开口; 笨仆朗诵杂拼诗; 变化了的方言土语,模仿外国语音,都能产生滑稽效果。这些语言手法具有创新意义。
2. 达尔杜弗这个形象有何揭露意义?
【答案】《伪君子》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完全体现在中心人物达尔杜弗的身上,其形象的揭露意义具体表现在:
(1)伪善的性格特征
达尔杜弗是一个伪善的没落贵族和宗教骗子,他伪装虔诚骗取奥尔贡和其母亲的信任,暗地里却凯觑奥尔贡的财产、垂涎其妻子,背着奥尔贡实施勾引其妻子、夺取其财产的阴谋。在日常生活中,他也表里不一,表面上装成一个节欲、苦修的虔诚教士,实际上却从不拒绝世俗的享乐,而且还为其欲望和贪婪进行无耻的狡辩。剧本不但层层剥下了达尔杜弗伪善的外衣,使其本相毕露,并且指出了他的险恶用心和严重危害,即霸占奥尔贡的妻子、财产,把奥尔贡赶出家门。达尔杜弗的形象的社会意义在于切中时弊,把批判的锋芒直指教会以及打着宗教幌子进行秘密特务勾当的“圣体会”。
(2)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
一旦恶行败露,达尔杜弗就暴露出凶狠恶毒的嘴脸,还将奥尔贡的秘密上告警察,达到霸占其财产的目的。达尔杜弗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其形象已经成了“伪善者”的代名词。当时外省有不少像达尔杜弗这样的中小贵族,他们大多成为骗子,伪善不仅存在于教会中,它还充斥于贵族阶层,形成了社会恶习。通过达尔杜弗这个人物,莫里哀深刻地揭露了上流社会伪善的习气和教会的虚伪荒淫,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强烈的反宗教倾向。
3. 简述堂吉诃德的作品的意义。
【答案】①《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把邻村的一位农家女儿杜尔希尼亚作为他的意中人。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许多可笑之事。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临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故事嘲讽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指出它们既违背现实的真实又缺乏艺术的真实。从此以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和欧洲一撅不振。
②《堂吉诃德》揭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一组既互相关联又相互衬托的人物,前者体现了人对理想的追求,后者体现了人对实际生活的关注。二者相互影响,到后来,堂吉诃德渐渐看到理想的梦幻性质,桑丘则看到他的主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好。二人一路上风趣幽默的对话,以及小说对西班牙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使得读者从他们身上看见自身存在的对立矛盾,从堂吉诃德的喜剧性形象中看到悲剧的色彩。
4. 试析《摩诃婆罗多》中莎维德丽的形象。
【答案】《莎维德丽》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著名插话,在印度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德国印度学家温特尼茨推崇它为史诗中保存下来的婆罗门诗歌中“最为瑰丽的作品”。莎维德丽是这一插话故事中的中心人物。
莎维德丽本是一位古代国土的女儿,自愿嫁给流亡森林的瞎子国土的儿子。一年后丈夫死去,
死神来带走她丈夫的灵魂,而她则紧紧追随死神,最后凭借忠贞和智慧,赢得了死神的恩惠,不仅让自己的丈夫死而复生,也使得老国王双目复明,并收复了国土。莎维德丽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勇敢、执著、坚强、镇定,她的形象教导人们要不畏强暴,不怕艰辛,在遭到挫折的困难时期,更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最终,莎维德丽赢得“贤德女”称号,成为印度古代文学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
5. 拜伦式英雄有哪些特点?
【答案】拜伦《东方叙事诗》中出现的具有相似精神特征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带有拜伦本人的一些思想和性格特征,故被文学史称为“拜伦式英雄”。这些形象具有以下特征:
(1)拜伦式英雄无不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勇气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这是些单枪匹马的复仇者,有崇高的道德观和侠义心肠,爱好自由,矢忠爱情,最后却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2)他们大多性格高傲而倔强,同社会尖锐对立,愤世嫉俗,毫不妥协,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但孤军奋战; 他们向往自由和民主,但又看不清前途,常常表现出悲观失望和忧郁苦闷的情绪。这些形象发扬了哈洛尔德所体现的拜伦主义——失望忧郁的情绪和纯粹个人式反抗,烫烙着拜伦思想个性气质的深刻印记。
(3)“拜伦式英雄”在精神上具有反叛性、孤独性和浪漫性的特征,体现了19世纪上半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共性,表达了一代人对于暴政的彻底否定和强烈反抗,但同时也流露出个人主义思想和悲观情绪,具有一定的消极意义。
总之,拜伦式英雄在欧洲广大民主阶层中引起广泛的共鸣,而故事诗令人耳目一新的独创性更受到读者狂热的欢迎。
6. 简析俄国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拿破仑形象。
【答案】《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表达了托尔斯泰的战争观。它通过对俄国社会史诗般的描写,表现出积极、乐观、热爱人生和自然的进取精神,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前途和人民作用的问题。在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塑造了多个生动形象的人物,尤其是拿破仑这一人物形象,在托尔斯泰笔下变得更加饱满和真实。
(1)拿破仑是战争的罪魁祸首,是个唯我独尊的个人野心家
《战争与和平》中拿破仑的形象和库图佐夫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作家笔下,拿破仑是这次战争的罪魁祸首,是个唯我独尊的个人野心家,他矫揉做作,自高自大,爱好虚荣,贪图权势。拿破仑认为个人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他为实现个人的野心,不惜牺牲了百万人的生命去进行掠夺战争。
托尔斯泰一反欧洲历史学家的观点,把他们称道的赫赫一世的“英雄”,描写成一个渺小可耻的利己主义者,并加以辛辣的嘲讽,显然,这表现了艺术家托尔斯泰进步的观点和爱国主义立场,虽然作者没有全面正确估计拿破仑的一生的功过,但却入木三分的揭示了拿破仑的大资产阶级的侵略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