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政策超中性
【答案】把旨在保持动态均衡的目标称之为货币政策的“超中性”。超中性的货币政策要求:货币数量增长(人口的增长,科技进步,经济增长都使实际货币需求增大); 货币量增长率应与实际经济变量相适应,以求得资源配置的动态均衡。
2. 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答案】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是金融互换根据标的不同划分的两种形式。金融互换是在约定的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约。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以同种货币同样的名义本金为基础,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交换现金流,其中一方的现金流根据浮动利率计算,而另一方的现金流则根据固定利率计算出来的;
货币互换是交易双方根据互补的需要,以不同种货币的同样筹资本金和固定利率为基础,进行债务或投资的本金交换并结清利息的互换交易。利率互换与货币互换都可以分散风险、降低互换双方的筹资成本。
3. 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答案】短期利率一般指融资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息率,包括存款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存款利率,贷款期在一年以内的贷款利率和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有价证券利率。
长期利率一般指融资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息率,包括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存款、贷款和各种有价证券的利率。短期利率一般低于长期利率。因为首先,长期融资比短期融资风险大,期限越长,市场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借款者经营风险大,因而贷者遭受损失的风险越大; 其次,融资时间越长,借者使用借入资金经营取得的利润应当越多,贷者得到的利息也应越多; 最后,在现代纸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是一个普遍现象,因而,融资时间越长,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幅度可能越大,只有利率较高才能使贷者避免或减少通货膨胀的损失。
4. 账面平衡(Book Balance)
【答案】账面平衡是指国际收支账面上的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复式记账法编制的,其借贷总差额必然为零,因此,账面平衡的实际经济意义并不大。账面平衡并不意味着各个具体项目的收支平衡,事实上,各个项目本身经常是不平衡的,而是通过各项口的借方或贷方差额的相互抵销与弥补,才达到总收支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收支可能处于事实上的失衡状态。在
国际收支分析中,各国通常用横线将国际收支各项日分成两个部分,线上的项目称实质项目,线下的项目称平衡项目。实质项目包括商品、劳务、转移支付及一些资本项目。实质项目的盈余和赤字实际上表现为一国国际收支的真实平衡状况,而账面平衡则是由平衡项目来完成。实质项目收支若基本平衡,一国国际收支即被认为是平衡的,因而不需要平衡项目调整来实现账面平衡; 反之,则需要用平衡项目的调整来实现账面平衡。总之,由于有平衡项目的调整,账面永远是平衡的。平衡项目包括黄金、外汇和其他流动资产,这是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或反映国际收支盈余的项目,也就是国际储备。分析账面平衡是如何实现的,即实质项目与平衡项目的相互关系状况如何,有助于了解一国国际收支的实际平衡状况。
5. 金融同质化
【答案】指所有的金融机构正在提供同质的或类似的产品与服务。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原先普遍推行的业务日益交叉,走向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结果。金融同质化的途径有三种:①直接开办其他金融机构所经营的业务。②通过收购、合并或成立附属公司的做法,互相渗入对方的营业领域。③通过金融创新绕过管制,向顾客提供原来只由竞争对手所经营的产品与服务。目前,金融同质化己成为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的共同现象,它反映了金融机构对各种管制的小满及其追求全面服务的强烈愿望,有助于满足顾客多样化的要求。
6. 金融监管体制
【答案】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它包括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的机制以及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法律、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颇不相同。根据监管主体的多少,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大致可以划分为单一监管体制和多头监管体制。
7. 信用工具
【答案】指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反映了各种信用关系并为其服务。其特点为:(1)偿还性,即大多数信用工具必须到期偿付债务。(2)可转让性,即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转让,有较强流动性。(3)本金的安全性,即债权人到期可安全收回本金。(4)收益性,即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带来收益。主要信用工具有:商业票据,支票,银行票据,股票,债券等等。其中前三者是短期信用工具,而后两者是长期信用工具,能带来稳定的资金。
8. 货币供应的内生性
【答案】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是随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认为货币供给“旧论”所隐含的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观点是错误的,货币供给受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影响,强力货币(H )与货币供给(M )之问并不存在简单明确的倍数关系。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及公众的货币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利率弹性,利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调整其资产负债规模,也会引导社会公众改变其资产偏好行为,从而影响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倍数扩张机制。另
外,银行的贷款要求等因素也影响内生性行为。最后,二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打破了其与商业银行间的区别,从而使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加入了商业银行货币信用创造的行列,这些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成为一个内生性的变量。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新论等承认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
9. 货币替代与资产替代
【答案】货币替代是指在本国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或出现一定的汇率预期时,公众出于降低机会成本与保持相对高的收益的考虑,减少持有价值相对较低的本国货币而增加持有价值相对较高的外国货币的现象。美元化就是一种货币替代。
资产替代是指资产收益率和风险结构失衡所引发的公众重新调整其资产组合,减持价值被高估的资产,增持价值被低估的资产的套利行为,这里的资产是广义的,它既包括不同层次的货币性资产之间的替代,也包括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还包括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之间的替代。
货币替代与资产替代的区别有以下几点:第一,内涵不同,货币需求函数与资产需求函数的影响变量不尽相同。第二,外延也不同。货币替代仅指本币与外币资产的替代,而资产替代还包括流动性不同的货币资产,以及货币资产与非货币资产之间的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替代可以说属于局部均衡分析,而资产替代则属于一般均衡分析,这一区分对于后面模型的构造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替代所产生的效应不同。货币替代仅影响汇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侧重于外部均衡方面; 资产替代的影响则远为广泛,不仅涵盖了货币替代的影响,还涉及通胀与通缩、金融危机等整个宏观经济稳定的方方面面。
货币替代与资产替代的联系则是显而易见的,货币替代是资产替代之一种,二者在成因、效应、产生机制、对策等方面均有很多共同之处。
二、简答题
10.简述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
【答案】金融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它在经济中发挥以下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是金融中介机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职能是指通过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货币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金融机构作为货币资金的贷出者和借入者的中介,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的利息、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差收入,形成其利润。
信用中介职能既可以实现资金在盈余者与短缺者之间的转移,还可以实现长短期限不同的转换。
(2)支付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是指为工商企业办理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技术性服务。如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 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