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810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目录
2016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810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2
2016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810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7
2016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810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11
2016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810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17
2016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810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22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选择理论
【答案】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经济学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拓展到以往被经济学家视为外部因素而由政治学研究的传统领域; 把人类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作为统一的研究对象,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经济人为基本假定和前提,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解释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研究作为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的决定表达意愿。
2. 停业原则
【答案】停业原则是成本理论中用于描述短期内厂商是否退出市场的一条原则。在成本理论中,市场价格恰好可以弥补平均可变成本的点就是停业点。
在临界点,企业每期的损失恰好等于它的固定成本,与停业关门的后果一样。停业原则要求: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可变成本,则厂商应该退出市场、停止生产,这样可以产生较少的损失,即只亏损固定成本。
3. 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
【答案】固定成本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厂房费用、机器折旧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只要建立了生产单位,不管生产量多少,都需
要支出固定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支出。沉没成本通常是可见的,但一旦发生以后,在做出经济决策之时经常被人们忽视。由于它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例如,一项按企业特定要求而设计的专用设备,假定该项设备仅能用于起初设计的用途,而不能转作他用,这项支出就属于沉没成本。因为该设备别无他用,其机会成本为零。从而这不应包括在企业成本之中。不管购置该设备的决策是否正确,这项支出己付诸东流,不应该影响当期的决策。
二、简答题
4. 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意味着等产量线必然凸向原点?
【答案】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简单地说,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在劳动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投入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了。
等产量曲线一般具有凸向原点的特征,这一特征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由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公式可知,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又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所以,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5. 假定反映单个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单个消费者的月收入为4000元,食品的价格为40元,每月的食品消费支出为1600元,即单个消费者处于图中的均衡点E 。如果政府计划将单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由I 1提高到I 2。
(1)政府为达到此目的可采取哪几种方案? 试加以说明。
(2)比较并说明这些方案的利弊。
图
【答案】(1)根据题意,在横轴为食品数量和纵轴为收入数量的坐标图中,起初单个消费者处于无差异曲线I 1和预算线AB 的相切点E ,即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单个消费者拥有40单位食品和2400元货币。
(2)政府为了将单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由I 1提高到I 2,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案。
①第一种方案是由政府承担食品价格的二分之一。在此方案下,从图中可见,消费者购买食品支付的实际价格为20元,预算线由AB 旋转为AB ′,无差异曲线I 2和预算线AB ′相切于F 点。在均衡点F ,单个消费者拥有食品80单位和货币2400元,单个消费者为80单位食品只支付现金1600元,另外1600元由政府承担。
②第二种方案是政府直接给单个消费者发放现金,进行收入补贴。在此方案下,从图中可见,单个消费者的预算线由AB 平行移动到JK ,无差异曲线I 2和预算线JK 相切于G 点。在均衡点G 单个消费者拥有食品55单位和货币3000元。由图可见,政府为此方案在单个消费者身上花费了1200元。
比较以上两种方案,可知它们各有利弊。具体地说,第一种方案的优点是单个消费者的食品消费量比第二种方案多25单位,但第‘种方案使得政府对单个消费者的现金支付比第二种方案多400元,这样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为了提高单个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即表现为提高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要促进消费者的食品消费量,那么,政府可能宁愿采取财政负担较重的第一种方案。据此,政府既可提高单个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又可通过食品需求量的更大增加来促进食品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保护和促进农业的发展。
三、论述题
6. 简述帕累托效率的含义,说明对我国收入分配的意义。
【答案】(1)帕累托效率又称经济效率,它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也就是‘种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状态,这种状态在西方经济学里也被称为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2)经济学认为,帕累托效率是一种最优效率的均衡状态,而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