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洛克主张通过家庭教育培养绅士。

【答案】正确

约翰·洛克(1632-}-1704)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绅十教育理论,其中他对教育目的进行了如下阐述:

洛克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这种“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或者说人必须具有四项特质:“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他坚决主张,要完成绅士教育的目的,只能够在家里由父亲或聘请优良的家庭教师来培养青年绅士,而反对他们到学校去受教育。主要原因是:

(1)他站在上层社会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认为社会上“到处流行着粗野与邪恶”,青年们到学校去,就会被“传染”而失去“纯洁”;

(2)他以为,当时的文法学校只知道教授一些希腊文与拉丁文的知识,而不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与谦顺行为的培养,而且,学校中众多学生的家庭习惯、父母的人品也非常复杂而水平不齐,青年绅士在这里‘旧与顽童为伍,斗骗欺诈,无所不学”,这是根本不可能培养他们具有优良的德行、合乎礼仪的风度、正直的处世方法和坚强的事业才干的;

(3)洛克也反对让青年多与“没有教养、没有德行”的“下贱的仆人”经常接触,以避免从他们那里学到粗鄙的“言词、诡计与恶习”,为此,就应让青年们呆在家里,绕在父母或导师的周围。

所以,他的总结论是:“凡是家里请得起导师的人,则导师较之学校里的任何人必定更能使他的儿子举止优雅,思想刚毅,同时又能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合适的,而且学习也更容易,成熟也更迅速。”总之,青年绅士所应具有的品质,在学校里是学不到多少的。

2. 凯兴斯泰纳提出的“公民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教育“陶冶”人的思想、性格和意志,把他们训练成为“爱国”“忠君”的顺民。

【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关于国家职能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他的政治理想是要建立一个“文化法治的国家”。为实现这个理想,现有国家有着双重任务:维护国家内在与外在的安全及其公民的身心健康; 向伦理化社会发展。逐步实现人道国家的理想。凯兴斯泰纳关注当时国家间的

对峙关系,把“自我保存”看做国家的重要职能,把“自我完善”看做自我保存职能的重要内容。

他认为通过给予每个人以最广泛的教育,使他们大体上懂得国家的职能,并有能力也乐意尽

最大努力担负起他们在国家组织中的职责。他指出,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有用的国家公民”应具各三项品质:①具有关于国家的任务的知识; ②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 ③还要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国家的品质。

(3)综上所述,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人的能力与品质的教育培养,让他们成为热爱祖国、效忠祖国的好公民。

3. 杜威实用主义教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答案】正确。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代表作是《设计教学法》等。

实用教育学认为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动,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他们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这与赫尔巴特等人的“教师中心论”相反。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4. 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是正确的。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①爱尔维修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认为人人都是通过感官获得知识,人人都有享受中高等教育的权利,表达了人人智力天生平等和教育的民主化主张;

②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变旧社会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2)评价:爱尔维修对教育的看法是错误的,尽管十分强调环境的作用,但对当时来说,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教育不可能万能,马克思批判了他的这一看法,提出了教育受到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主观实践活动。

5. 美国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中要求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中学必须开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

【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国防教育法》,主要内容有:

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

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技术教育领导机构,有计划地开办职业技术训练; ③强调“天才教育”,鼓励有才能的学生完成中等教育,攻读考入高等教育机构所必需的课程并升入该类机构;

④增拨大量教育经费。该法案规定,从1959年到1962年,由联邦政府拨款八亿多美元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

(3)综上所述,美国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中是要求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而1983年的《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中,要求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中学必须开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认为这些课程构成了现代课程的核心。

6. 人是教育的产物。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人是教育的产物”是一种外栋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及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二、简答题

7. 简述骑士教育过程的三个阶段。

【答案】(1)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①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②七八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童送到高一级的贵族家庭中充当侍童,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赛跑、角力、骑马、击剑等内容的训练,以使身体强壮有力。

③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和吟诗; 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2)骑士教育的全部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精神,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领,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中世纪被歌颂的“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时勇猛果敢,与人交往中慷慨豪侠。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具有这些品质的骑士很少。骑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以至于目不识丁的骑士比比皆是。

8. 简述洛克的绅士教育论。

【答案】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认为一国之中绅士教育是最应该注意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他的人很快就都上正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