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814政治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为条件。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
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2. 价值尺度
【答案】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的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职能。价值尺度是货币的首要职能。货币的这个职能克服了在物物直接交换条件下,由于价值表现不同而给商品流通造成的困难。货币之所以能起这个作用,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所以能够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因此,货币在执行此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价格标准是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与货币本身的价格标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的区别是:
(1)前者是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后者则是代表一定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量。
(2)前者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的权力; 后者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
(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3. 有价证券
【答案】有价证券是指标有票面金额,证明持有人有权按期取得一定收入并可自由转让和买卖的
所有权或债权凭证。有价证券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形式,它本身没价值,但有价格。有价证券按其所表明的财产权利的不同性质,可分为三类:商品证券、货币证券及资本证券。有价证券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产权性。证券的产权性是指有价证券记载着权利人的财产权内容,代表着一定的财产所有权,拥有证券就意味着享有则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收益性。收益性是指持有证券本身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收益,这是投资者转让资本使用权的回报。收益的多少通常取决于该资产增殖数额的多少和证券市场的供求状况。
(3)流通性。证券的流动性使得证券持有人可按自己的需要灵活地转让证券以换取现金。
(4)风险性。由于证券的期限性和未来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证券持有者面临着预期投资收益不能实现,甚至使本金也受到损失的可能。
(5)期限性。债券一般有明确的还本付息期限,以满足不同投资者和筹资者对融资期限以及与此相关的收益率需求。
4. 市场规则
【答案】市场规则是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依据市场运行规律所制定的规范市场主体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等。就实质而言,市场规则就是以法律、法规和信用等形式规定或表现出来的市场行为规范和准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入与退出的规则、市场竟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仲裁规则等。市场规则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使其有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市场机制正常形成并发挥应有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5. 股票价格与股息
【答案】股票价格是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它表现为购买股票所支付的货币额。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的大小成正比,而与利息率的高低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一股息/利息率。
股息又称为股利,是股票持有人(股东)定期从股份公司分取的利润。股息的分配以股东的股票面额为依据。凡优先股票都按圆定的股息率计算; 普通股票则在支付优先股的股息之后,以剩余的利润根据按企业经营状况确定的股息率来分配。股息是公司中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资本家按照各自占有的股份资本额来分配公司的剩余价值。股息一般低于平均利润。股票价格与股息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股票价格的公式中,即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是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的价格,不是股票的票面额。股票价格不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因此,股票价格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收入和银行存款利息率。它与顶期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6. 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它是指以本国总公司为基点,通过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从事跨越国界的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的垄断资本主义企业。在国外的分支机构,有的由总公司独资经营,有的是与所在国政府或私人合营的子公司。
跨国公司超越了原先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信贷资本的流动,以及国际人力资源的流动,是一种综合了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众多要素的、整个生产行业的跨国转移。随着跨国公司投资的增长、规模的扩人,它们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所占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商品和资本在全球的流通,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在国际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正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并相应地带动了资本、技术、商品、人力、服务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才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论述题
7. 从我国基本分配制度论述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合理性。
【答案】(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决定的。
财产性收入就是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
(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 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财产性收入符合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是国民收入中的重要来源。实行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合理性在于:
①市场经济有效运行,要求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财产性收入是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重要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即凭借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获取收益。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掌握了科学技术、拥有知识的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同时,由于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就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根据这样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方式和个体劳动所得之外,国家和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会出现凭债权获得利息; 股份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会出现凭股权取得股息和红利; 某些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中,包括部分风险补偿; 私营企业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非劳动收入; 还有其他属于个人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