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所632中外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既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又是作曲家的是( )。

A. 青主

B. 黄自

C. 马思聪

D. 赵元任

【答案】D

【解析】赵元任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作曲家,亦是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A 项青主,音乐理论家,原名廖尚果,又名黎青主; B 项黄自,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C 项马思聪,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家与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

2. 抗13战争期间,在沦陷区长春成立了一个综合性的音乐团体是( )。

A. 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

B. 鲁迅艺术学院

C. 国立音乐院

D. 新京音乐院

【答案】D

【解析】1939年,在长春建立了一个名叫“新京音乐院”的综合性音乐团体,在这个“音乐院”下设许多附属机构,主要有管弦乐部、吹奏乐部、合唱部、满州乐部、乐员养成所,以及作曲部、教科书编纂委员会等。

3. 被称为梆子戏,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朝阳沟》等的是( )。

A. 豫剧

B. 评剧

C. 话剧

D. 戏剧

【答案】A

【解析】河南豫剧的代表作是《朝阳沟》《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

4. 《玫瑰三愿》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龙沐勋,贺绿汀

B. 光未然,黄自

C. 易韦斋,萧友梅

D. 龙沐勋,黄自

【答案】D

【解析】《玫瑰三愿》,龙沐勋填词,黄自谱曲。玫瑰花玫瑰花。歌词: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芳华。

5.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与白沙音乐教育推进委员会在白沙镇举办“白沙万人人合唱”,在中国音乐史上可谓盛况空前。当时担任指挥的是( )。

A. 李抱忱

B. 吴伯超

C. 青主

D. 麦新

【答案】B

【解析】白沙万人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型歌咏活动,更是抗日战争期间白沙的一次盛大集会,堪称创举。大合唱总指挥为著名音乐家吴伯超先生,私立聚奎中学军乐队伴奏,乐队指挥是刘珍年先生。合唱的歌曲共九支:《总理纪念歌》、《精神总动员歌》、古曲《天下为公》、《我们是民族的歌手》(谢冰心作词、吴伯超作曲)、《苏州河北岸》、《满江红》(刘雪庵先生改作的岳武穆原词)、《国旗歌》、《青天白日满地红》、《白沙镇歌》(卢前先生作词、阮叔平先生谱曲)。

6. 1932年,黎锦晖出版的救亡歌曲专集是( )。

A. 《民众歌集》

B. 《中国呼声集》

C. 《大众歌声》

D. 《爱国歌曲》

【答案】D

【解析】1932年4月出版的《爱国歌曲》(第一集)包括《勇健的青年》、《齐上战场》、《奋勇杀敌》、《预祝胜利》等10首歌曲,其中有与聂耳歌曲同名的《义勇军进行曲》。黎锦晖不但为中国流行歌曲的创作做了奠基,在中国早期的革命歌曲、群众歌曲的创作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

索,如《奋起前进》这首歌,在词与曲的结合上采用一字一音,斩钉截铁,赋予音乐以“奋起前进的决心与力量”。

7. 深受军民欢迎的《兄妹开荒》是一部( )体裁作品。

A. 歌剧

B. 音乐剧

C. 戏曲

D. 秧歌剧

【答案】D

【解析】《兄妹开荒》是一部秧歌剧,音乐以陕北民间音乐为基础,采用秧歌的形式,但摒弃了旧秧歌中常有的丑角以及男女调情的成分,代之以新型的农民形象和欢乐的劳动场面。这是秧歌运动中产生的第一个秧歌剧。反映了新的社会生活,发展了民间传统的秧歌。

8. 阿炳是我国民间音乐家的典型代表,下列作品属于他创作的是( )。

A. 《二泉映月》

B. 《月夜》

C. 《病中吟》

D. 《娱乐升平》

【答案】A

【解析】《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月夜》《病中吟》是刘天华的代表作; 《娱乐升平》是广东音乐的代表作。

9. 在国际红十字会救济总署组织的“中国文化剧团赴美演出中,( )的民族乐器表演在美国产生强烈影响,被美国报纸称为“第一个上美国电视台的中国人”。

A. 朱英

B. 卫仲乐

C. 华彦钧

D. 刘天华

【答案】B

【解析】1938年秋,国际红十字会救济总署为筹集难民救济基金,组织“中国文化剧团”赴美演出,特邀卫仲乐同行他在剧院、大中学校以及艺术交流场所举办百余场国乐演奏会。他特有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演奏技术极大地震惊了美国乐坛。纽约的音乐评论界,将他与当时号称世界小提琴之王的克莱斯勒相媲美,誉之为“琵琶上的克莱斯勒”。纽约电视台慕名邀请卫仲乐上电视台演奏古琴,向美国观众介绍古老神秘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国报纸称他是“第一个上美国电视台的中国人”。这是我国民族音乐出国演出首次获得成功,影响至巨,传至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