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经贸大学数量经济学802经济学基础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通货膨胀税

【答案】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代替增税,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当政府进行货币化融资,即为扩大政府支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时,将引起通货膨胀。公众为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保持自己所持有的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不变,就需要把一部分收入用于增加自己的名义货币余额的持有量。公众的这部分收入就不能用于消费支出。这等于公众将这部分减少的消费支出支付给了发行货币的政府。这就无形中向政府缴纳了一种隐蔽的税。所以,通货膨胀税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持有者为保持实际货币余额不变而遭受的损失。通货膨胀税的计算公式是:

式中,I 代表通货膨胀税,P 代表价格水平,P -1代表上期价格水平,

M 代表名义货币余额,代表实际货币余额,上期价格水平之差,

通货膨胀税等于通货膨胀率与实际货币余额的乘积。

2. 累进税

【答案】累进税是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增的一种税,即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课税对象数额越小,税率越低。例如,假定收入高的纳税人为甲,收入低的纳税人为乙。甲缴纳的税收为t 1,收入为s 1; 乙缴纳的税收为t 2,收入为s 2。当t 1/s1>t2/s2时,则称这种税是累进税。

3. 法定准备金率

【答案】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率的规定,最初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以后逐渐把它作为控制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相反,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上升。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缩的措施;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

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信用的过度扩张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它一方面减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

第 2 页,共 25 页 代表本期价格水平与代表通货膨胀率。该式表明,

融机构用于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减少,从而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投资、抑制总需求; 反之,当经济处十衰退和高失业时期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各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投资、刺激总需求。

4. 经济增长黄金律

【答案】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他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固定不变时,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用方程表示为:

上述结论可以用图来加以论证。如图所示,应选择k*,这时稳态的人均消费等于线段

率为n ,而曲线f (k )在k*处的斜率为,故有。

的长度。可以看出,在k*处,曲线f (k )的切线的斜率与直线nk 的斜率应相等,由于直线nk 的斜

图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律具有如下两个性质:①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其黄金律的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平均每个人的资本下降到黄金律的水平,就能够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②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律的数量,则该经济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律的水平。

二、简答题

5. 在生命周期假设中,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一直到退休时都是下降的,(1)为什么? 有关消费的什么假设导致了这个结果? (2)在退休以后,这个比率如何变化?

【答案】(1)根据生命周期假设,消费者每年消

。至T 年

储蓄比率为

致的。

第 3 页,共 25 页 , 则退休前每年储蓄

为,则消费对积累的时,积累的储蓄,显然,随着T 的增大,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C 月花砚逐渐减小。这主要是由“消费者将其工作收入均匀地用于其一生的消费”即平稳消费这一假设导

(2)在退休以后,消费者每年消费还

其中,而积累的储蓄

为,

则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为

,显然,随着T 的增大,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也逐渐增大。

上述(1)、(2)中的积累的储蓄和消费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在退休前,由于每年的工作收入大于消费, 所以每年获得一个正的储蓄,如图中左边的阴影部分所示。随着时间T 的增加,消费者积累的储蓄会增加, 如图中OA 段所示。退休后,由于消费者失去固定的工作收入,但每年仍有消费,所以每年的储蓄为负, 如图中右边的阴影部分所示。随着时间T 的增加,消费者积累的储蓄会减少,如图中的 AB 段所示。

图 生命周期假说

6. 什么是“消费函数之谜”?

,是指凯恩斯之后的经济学家对消【答案】“消费函数之谜”又称“凯恩斯一库兹涅茨悖论”

费统计数据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当初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两者之间的矛盾。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标准的消费函数来表述,其公式为:

上式说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y d 的函数,其中,α为自发消费支出,β为边际消费倾向。将上式两边同时 除以可支配收入y d ,就可以获得平均消费倾向APC :

由上式可知,平均消费倾向APC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β,根据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认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没有收入增加得多,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同时,收入的增加也会引起的减小,因此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但是,这一结论与对消费统计资料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首先,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的,而是递增的; 其次,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研究了1869--199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得出如下结论。

①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

第 4 页,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