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病理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类风湿性皮下小结主要病变的特点是()

A . 上皮样细胞和嗜酸性细胞肉芽肿
B . 上皮样细胞干酪性坏死肉芽肿
C . 有钙化
D . 纤维素样坏死及上皮样细胞肉芽肿
E . 渐进性坏死

胎先露指()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胎儿位置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胎儿先露部的提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胎儿身体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早期诊断,下列检查最为敏感的是() 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血清甲状腺素(TT4)。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 高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临床实验室。 基础代谢率。 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 临床上最早用于治疗晚期肾癌有效的细胞因子是() IL-2。 IL-12。 IFN-β。 IFN-γ。 TNF。 患儿,女,8岁,3日前诊断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自行口服抗生素后发热症状稍缓解,耳痛症状仍严重,1日前突发左侧外耳道脓性耳漏,耳痛症状减轻,以下检查项目不必要的是() 耳镜检查。 乳突部触诊。 血液学分析。 鼓膜穿刺。 颞骨CT。 女性,48岁。5年前患右上肺结核,痰菌阳性,经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治疗6个月,痰菌转阴,病灶明显吸收,自行停药,未再随访。近1月来感乏力,2d前起咳嗽,痰中带血就诊。X线胸片示右上肺大片致密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高密度病灶部分隐约见有钙化。侧位病变位于肺上叶尖后段,呈团块状,约4cm×4.5cm大小,边界毛糙。家庭中近期有人患肺结核。本例治疗方案拟定在下列组合中以哪一组比较适合() 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原方案不变。 利福平、吡嗪酰胺与氟嗪酸3种新药联合。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联合。 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原方案再加环丙沙星。 利福喷汀、吡嗪酰胺与阿米卡星联合。 类风湿性皮下小结主要病变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类风湿小结又称类风湿肉芽肿,主要发生于皮肤,其次为肺、脾、心包、大动脉和心瓣膜,具有特异性。镜下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为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最外圈可见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