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统计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定量分析是教育研究中另一个基本的分析方法。它赋予研究对象一种纯形式化的符号以反映事物的特征。分析的对象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包括数字、文字、图形或声音等,而方法则主要是数学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如下:

(1)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掌握数据分布形态和特征

现象的同质性是研究现象数量关系的前提。按不同的标志进行统计分组,突出统计对象的本质特征,保持组内的同质性和组问的差异性。以此为基础,通过计算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看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典型特征;通过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等差异量,判断统计数据离散程度;用标准分数分析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用参数相关(包括适用于正态分布的双列变量的积差相关和适用于等级变量和非正态分布的变量相关分析的等级相关)处理两个区间变量的关系;用回归分析解释和预测自变量的变化。

(2)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通过统计检验,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

统计检验方法分为参数统计检验和非参数统计检验。常用的统计检验方法有:

①z 检验(应用于大样本,用正态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判断两个平均的差异是否显著)。

②t 检验(比较两个平均数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差数是真的差值而不是偶然差数的概率,适用于小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③方差分析(用于评估同时比较几个平均数,可以指出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效益,准确地确定犯第,类错误的概率)。

④x 检验,适用于计数资料,将实验结果与某些理论假设上期待的结果进行比较。

(3)通过总体参数的估计,从局部去推断总体的情况。

教育研究中如何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统计量去估计总体的参数,并使这种估计尽可能客观和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这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正确掌握总体参数估计的统计分析方法。

总体参数估计分为两种,一种是点估计,这是在不知道总体参数时,用一个特定的值(统计量)如样本的平均数、样本的方差等作为总体的参数估计。使用这种方法时估计量必须具备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等条件。另一种是区间估计,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来表示总体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是用一个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

(4)应用教育统计作为控制变量的手段,帮助教育研究者进行科学的抽样、分组以及因素分析,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水平。因素分析是从众多相关变量中概括和推论出起决定作用的基本因素,

2

以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统计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充分应用涵盖了教育研究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主体和客体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相对应的处理研究方式。

教育现象多为不确定的变量,人作为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正是一个由量到质的渐变过程,概念划分具有不确定性,边界模糊。如好学生与差学生,能力很强与能力很弱,特别是教育包含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的因素,正是内涵的复杂性带来了简单类属的模糊性。事实证明,系统越复杂,因素越多,模糊性就越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树立这样的观念:借用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不是降低了研究的严格性,而是用更严格的方法保持研究的严格性,使我们更接近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

(2)模糊数学所提供的分析方法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的对象是类属边界和性态不明确的教育现象,基础是模糊集合论。模糊集合论扩展了经典集合的概念,对于论域u 上的一个模糊子集A ,不是简单地指明各个因素的归属,而是对u 中每一因素“指明以多大的程度隶属于它。因此隶属度是模糊数学所要量化处理的对象,要正确地构造隶属函数,使之合理和切合实际。

近年来一些学者结合教育研究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对不确定事物之间的界限使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模糊决策、模糊综合评判等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教育研究中仅是一个起步,理论上的可行如何转化为实际操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如综合评判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如何保持指标体系整体的完备性、内部的独立性、各指标的可测性和可比性,模糊集合、模糊逻辑和隶属函数在教育研究中如何具体运用,能否建立模糊模型,等等。

总之,应用现代数学方法研究教育问题. 处理分析数据资料,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要防止误用和滥用,关键在于要遵循教育科学本身的规律和特点。

2. 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答案】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顾名思义,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种研究方法。用历史法研究教育,涉及的主要对象是:研究教育活动的历史,研究教育实际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规律。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如下所述:

(1)历史性

①在研究对象上,历史研究法主要研究对象是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教育事件的历史发展实际过程及具体内容的考察,借以探求教育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并对它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提出科学预言。

②在研究过程上,历史研究法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的全过程,包括它的每个发展阶段。它是一种跟随客观事物本身自然历史发展进行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力图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发展历史的时间顺序和它在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具体形态去进行描述。

(2)具体性

历史研究是在丰富而具体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揭示研究对象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历史形式、全部丰富的内容以及各种相关因素,从中探寻基本规律,所以必须把握最能说明问题的史料。由于历史研究法不是从现有的教育实践去搜集所需要的事实,而只能通过对过去事实的不同形式的记载去恢复过去的事实以供研究。为了善于把握教育事实的总和,文献史料的搜集和鉴别就非常重要。

(3)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逻辑分析法,是从纯粹的抽象理论的形态上来揭示对象的本质,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研究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运动,揭示历史规律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论概括,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演变的历史的规律性,更深刻地认识那还只是处在萌芽状态、常常表现得模糊不清的东西。

历史研究法区别于教育科学其他的研究方法体现在,研究者主体与作为被研究客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之间,不是相对同步协调关系,而是一种非共存的历史性关系。客体不是作为现实世界的客体,而是已经凝结、稳定了的过去. 是已经发生了的、不可逆转的。主体只能在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以现实为起点去认识、思考过去所发生的事件。

3. 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答案】文献检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适用范围。这里仅介绍几种基本方法。

(1)顺查法

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一般可以查全。查时可以随时比较、筛选,查出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此法多用于范围较广泛,项目较复杂,所需文献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以及学术文献的普查。

(2)逆查法

与顺查法正好相反,逆查法(倒查法)是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而这种课题大都是需要最近一个时期的较新论文、专著,不太关注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易漏检。

(3)引文查找法

又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文献涉及范围比较集中,获取文献资料方便迅速,并可不断扩大线索。这种回溯过程往往会找出有关研究领域中重要的、丰富的原始资料。缺点在于查得的文献资料受原作者引用资料的局限性及主观随意性影响,资料往往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因此,要注意文献的可靠性。

(4)综合查找法

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人类历史源远流长,各种教育资料浩如烟海。因此正确的检索资料方法应达到四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