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开大学商学院904管理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答案】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十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有四个,即:允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通常以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充分就业并不是百分百的就业,充分就业不排除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存在。

(2)价格稳定。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目前,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物价上涨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均GDPo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对现代开放型经济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了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

实践证明,要同时达到上述四个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各国应该结合本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某一历史阶段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制定调控经济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必要的法律行政政策来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2. 请推导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并说明其为何向右上方倾斜。

【答案】(1)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导致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进行解释,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了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卢卡斯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考察微观经济中的基本单位一一企业的行为引申出来的,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如下:

假设一个典型的企业i 的供给函数为:

第 2 页,共 41 页

其中,y i 是企业的产量,P i 是其产品的价格,P 为反映市场价格总状况的总价格水平,y i *是企业潜在的或正常的产量,h>0。在以P i 为纵坐标,yi 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①式表ry 为一条正斜率的供给曲线。在实际中,企业并不知道价格水平P ,而只能对其加以估计,用P 表T 企业对价格总水平P 的估计,则①式变为:

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可按下述方程来进行:

其中,表示社会上有关机构预测并公布的价格预测值,b 为企业根据其经验对预测值

调整系数。将③式代入②式并整理,可得:

济的总供给函数变为:

产量,将④式中的参数nh (1-b )用字母

式中,参数表示,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可改写为:

>0户为公众对价格的预期。此式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2)新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其前提假设中的理性预期和自然率假说,当市场中的价格水平时,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水平; 当现实价格水平超过预期的价格水,产出就会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 平时(即)

3. 在按什么规则调节经济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有哪些不同意见?

【答案】在按什么规则调节经济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存在不同意见。以货币政策为例,经济学家提出过如下几种不同的政策规则:

(1)稳定比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规则。这就是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提出的所谓“单一规则”。他提出,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并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唯一最好的选择,此外就不要再作其他政策调节。

(2)以名义GDP 为目标变量的政策规则。根据此规则,中央银行宣布一个名义GDP 的年增长率目标,若名义GDP 上升到此目标以上,就降低货币增长以抑制总需求。若低于此目标,就提高货币增长率以刺激总需求。

(3)以一定的名义通胀率为目标变量的政策规则。根据此规则,中央银行公开宣布一个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然后根据实际通胀率与此目标违胀率的偏离程度调整货币供给,即实际通胀率高于目标通胀率时就降低货币增长率以抑制总需求,反之则提高货币增长率以刺激总需求。

(4)以一定的真实利率(“真实”的联邦基金利率)作为操作变量的政策规则,即泰勒规则。泰勒认为,货币政策要能调节物价和经济增长,货币当局就应把调节真实的名义利率作为主要操

第 3 页,共 41 页 e 的,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对所有典型企业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设整个经济的生产由n 个像企业i 的企业组成,则经 ④式就是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其中y 为总产出,P 为总价格水平,y*为经济的潜在

作方式。若实际通胀率和失业率偏离目标值时,就应当调整名义利率,以抑制通胀或降低失业率。

4. 试用AS-AD 模型说明在不利的总供给冲击下,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为什么无效? 那么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应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

【答案】(1)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无效的原因分析

AS 曲线向左移动造成经济生活中的滞胀现象。不利的总供给冲击是指总供给下降,传统的总

需求管理政策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如图所示,在不利的总供给冲击下,即在滞胀条件下,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是无效的。这是因为,面对总产出水平的下降,政府应该采用扩张性的总需求政策,AD 曲线向右移动达到新的均衡点,在新的均衡点上,产出达到了充分就业水平,但是价格水平更高,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水平更高,因此传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在解决滞胀的问题上是失效的,因为它不能使价格和产出同时达到原来的充分就业产量水平。

图 不利的总供给冲击的后果

(2)应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可采取的措施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同时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来应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使得产出回到均衡水平,价格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

①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增加产品供应量。

②增加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提高消费水平和企业的产出水平。

③降低利率水平,增加消费和企业的投资。

5. 除收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消费? 它们如何作用?

【答案】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但它并非影响消费的全部原因,尤其是短期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会小于0,有时候它会大于1。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收入,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行为。

(1)利率。传统看法认为,提高利率可以刺激储蓄,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提高利率是否会刺激储蓄,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一方面,当利率提高时,人

第 4 页,共 4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