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805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要讨论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移动?
【答案】在IS-LM 框架中,引起IS 和LM 曲线移动的因素很多,如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进出口等的变动都会使IS 移动,而实际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变动都会使LM 移动,这些移动都会引起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例如,政府减税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消费支出水平就会上升。再如,汇率变动,比方说本国货币贬值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会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使净出口增加,IS 曲线也会向右上方移动。同样,在价格水平不变时增加名义货币供给或减少名义货币需求,或者在货币名义供求不变时价格水平下降,都会使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在诸多使IS 曲线和LM 曲线移动的因素中,西方学者特别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收入和利率同时上升,并且不同斜率的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相交,可清楚地表现出财政政策的效果。同样,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收入增加,并且不同斜率的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相交,可清楚表现出货币政策的效果。
因此,西方学者常常用IS-LNI 模型作为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的简明而直观的工具。这也可以说是西方学者讨论IS 曲线和LM 曲线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
2.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答案】(1)凯恩斯定律的含义
与萨伊定律不同的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文中提出生产和收入决定于总
y=c+i+g+需求。按照凯恩斯定律,只要存在着需求,社会便可以生产出任何数量的产品与之相适应,
(x-m )的意义即在于此。凯恩斯定律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
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时代背景是1929~1933年的人萧条,当时西方社会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失业问题严重,而工厂却有很多多余的生产能力。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需求增加,生产确实会增加,因而,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而言,凯恩斯定律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按照凯恩斯的观点,经济中总是存在闲置着生产能力,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所以他认为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是可行的,这也是二战以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理论大受欢迎和追捧的重要原因。
3. 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 有哪些优点?
【答案】(1)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它从两个方面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进而稳定经济:①买卖债券将直接增减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影响银行的信贷,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支出,影响国民经济; ②政府买卖债券将引起债券市场的供求变化,进而影响债券价格以及市场利率。当中央银行买进债券时,债券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会上升,这意味着利率下降。反之亦然。
(2)作为货币政策的最主要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优点: ①能按中央银行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政策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变动贷款条件或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其借款数量;
②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
③操作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法的步骤也可随意安排,更便于保证准备金比率调整的精确性; ④不像法定准备金率及再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准备金率及再贴现率不是那
,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坊隋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 样可以轻易变动)
4. 什么是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它有什么涵义?
【答案】(1)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离散形式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其中,k 为人均资本,y 为人均产量,s 为储蓄率,。n 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 减去(n+δ)k 项。(n+δ)k 项可以这样来理答: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 ,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 ,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 。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n+δ)k 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n+δ)k 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 的上升,即△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一资本广化
(2)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涵义
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表明:若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在这些国家中,劳动力人均资本量较高,因此人均产量也较高。相反,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贫穷。在这些国家,面对人口增长,为保持资本一劳动比率不变,需要把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和投资。这种资本广化的要求使得资本深化变得更为困难,从而使得人均资本量减少。
5. 如何得出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答案】四部门经济是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四个部门的经济,即在三部门之外增加了国外部门,四部门经济也称为开放经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大都是四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要正常循环,除保证商品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和政府收支均衡外,还必须保证国际收支
均衡,即国际收支大体相等。
对于四部门,即把国外部门引进来以后,同理可知,按照最终产品的归属,有:
按照销售最终产品的资金用途,有: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消费+储蓄+税收+对国外部门的转移支付,即GDP=C+S+T+Kr 。
于是,得到:
C+I+G+(X-M )=C+S+T+Kr
化简可得:
I+G+(X-M )=S+T+Kr 或I=S+(T-G )+(K r +M-X)
进一步地,可以把上式写成:
S p 是个人部门的储蓄; S g 是政府部门的储蓄,此即为储蓄一投资恒等式,这里,即预算盈余; S r
是国外部门的储蓄,即本国的贸易赤字。
二、论述题
6. 论述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理论,并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答案】(1)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理论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起货币中介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全过程,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其传导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利率途径: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最终影响国民收入。如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首先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降低,投资需求增加,进而国民产出增加。
②非货币资产价格途径:托宾q 值理论。托宾q 值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影响产出是因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资产组合,进而影响投资。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这时人们会将自己的财产转移到股票上,因而股票价格上涨,导致q 值增大,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③财富变动效应途径。货币增加造成低利率,带来股票价格和长期债券价格上升,会使人们觉得更富有,于是消费更多,总需求增加。
④信贷配给途径。货币供应量下降,同时由于信贷市场上存在银行与企业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在货币供给下降导致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的一系列宏观经济衰退的环境中,企业现金流量、非货币金融资产的下降使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加大,银行信贷量将进一步萎缩,导致下一轮投资减少、国民收入或产出下降的螺旋式经济增长衰退局面的出现。
⑤汇率途径:蒙代尔汇率理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导致利率上升,尤其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本币会升值,净出口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即通过汇率的变动反馈给国内经济增长的效应。
(2)我国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中央银行层面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同时实行利率管制,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影响了利率对资源配置的结构调整作用,同时使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