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876企业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运输与配送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运输是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1)运输与配送的区别
①活动范围不同
运输是在大范围内进行的,如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等; 配送一般仅局限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范围之内。
②功能上存在差异
运输是实现以大批量、远距离的物品位置转移为主,在运输途中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存储功能; 配送以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物品的近距离转移为主,但同时要满足用户的多种要求,如多个品种、准时到货、多个到货地点、小分量包装、直接到生产线、包装物回收等。为了满足用户的上述要求,有时需要增加加工、分割、包装、存储等功能,因此配送具有多功能性。
③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不同
运输可采用各种运输工具,只需根据发货地点、时间要求、到货地点以及经济合理性进行选择即可; 配送则由于功能的多样化,运输批量小、频率高,主要是以汽车或小型汽车为主。
(2)运输与配送的联系
①运输和配送有着紧密的联系。运输活动必须通过运输工具在运输线路上移动才能实现物品的位置移动,它是一种线路活动; 配送以送为主,属运输范畴,也是线路活动。
②运输与配送具有互补关系,运输再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
2. 知识管理的含义和包含的范围是什么?
【答案】(1)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达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特定问题的理解。
(2)知识管理的范围
①目标与过程相结合。在企业中,知识可以被看作目标,这个观点强调人们进行知识管理的
方法。把知识当作目标可以导致管理者关注诸如数据库、数据仓库等知识存储机制。从这种观点出发,人们管理知识时偏重识别、收集、组织、储备知识。另一种观点把知识看作过程,即由知识的分享、学习、沟通等活动组成的动态过程。把知识看作过程超越了静态观点,是在接受“知识是组织的重要资源”这一观念的基础上做出的发展,认为知识可以动态地演化,个人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都可以通过媒介相互传播知识。
②行为与潜在价值相结合。对知识管理也有区分:行为和潜在价值。前者偏重知识存在组织的行为中,即物理的或社会的对象中,如技术、常规、标准操作规范、蓝图、产品、过程、数据库,甚至组织的地理布局,这种观点强调知识的实证性质。后者强调知识是为组织创造新则一富的一种可能。
③对信息的管理与对人的管理相结合。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是沿着两条线进行的:一条是把重点放在信息管理上,因为信息是知识的载体,通过对信息内容和信息工具的管理来实现知识管理。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大都具有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背景,他们致力于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工具方面的研究。另一条主线则是把重点放在人的管理上,研究者大都是具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专业背景的人,他们着重研究人的行为、技巧和思维方式。
3. 组织机构设计原则有哪些?
【答案】组织机构设计原则有:
(1)在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初期,一般较多地选择间接出口方式,很少改变其基本的组织结构,只是利用其在国内销售中的相同销售管理部门来完成销售订单。
(2)选择许可交易方式进行国际经营的企业,许可方只需洽谈合同和收取技术转让费,一般也不需要改变国内组织结构。
(3)当国际经营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并成为核心业务时,企业为了更好地实施其国际经营战略,应设立适当的组织机构管理其国际经营业务。
4. 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是什么?
【答案】国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各种各样的课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外派遣人员与全球化人才选用与培养的课题。
(1)重要性:国外派遣人员一般都担任着国外子公司的重要职位,若他们在国外不能有效地工作,将会给母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
(2)国际企业对国外派遣人员进行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阶段:
①派遣前,首先制定用什么样的人才、安置在什么位置的选拔计划,之后按计划实施人员的选拔。对选拔出的派遣人员在派出前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执行派出公司职务所必要的观念、知识和技能。
②派遣中要在国外建立支持派出人员本人及其家庭的体制,支持其做好职务与非职务的各种活动。
③派遣结束后,要为其安置好岗位,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国外培养的职业技能。
5. 质量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质量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最初用于产品,后逐步扩展至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上述儿项的组合。质量具有如下特性:
(1)经济性。价廉物美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则是质量的经济性表征。顾客和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不同,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
(2)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产品、过程或体系都有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或体系又都具有固有特性,因此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质量。
(3)时效性。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组织应不断调整对质量的要求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多样性使得不同的需求对应的质量要求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6. 运营资金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进行运营资金管理?
【答案】(1)运营资金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①现金管理的目标企业现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做出抉择,以获得最大的资产效益。
②最佳现金持有量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主要有两种方法: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货模式。
③现金收支管理
现金收支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现金使用效率。为达到这一目的,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力争现金流量同步; 使用现金浮游量; 加速收款。
(2)进行运营资金管理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明确资金管理的目标;
②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
③做好现金的收支管理工作。
7. 结合实际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现实意义。
【答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低层次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也即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当员工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仍以原来的激励方式来激励员工,效果会很小,但如果着眼于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对员工激励,可以使组织绩效明显提高。按照这种理论,如果想激励员工,首先需要了解员工目前的需要处于哪一个层次水平,从而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