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加入到了科学传播活动中。因此,探究我国科学传播机构现状及彼此关系是有必要的。本研究主要围绕具有代表性的5家机构,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大科学传播中心、清华科技传播中心、科学松鼠会和果壳传媒,结合科学传播的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期望在讨论5家机构传播要素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三类机构间的关系,归纳它们的传播功能,并探讨三类传播机构合理的分工方式。本文的第一部分既第二章着重阐述5家科学传播机构的性质、目标和功能方面的特征。指出不同的性质导致了5家传播机构目标上的差异以及功能上的互补。第三章基于科学传播的相关理论,分析了5家机构传播内容和渠道的特征。指出传播目标和内容的一致性以及传播过程中对科学反思内容部分的缺失。传播渠道方面,探讨了民间科学传播机构在网络传播渠道方面的借鉴意义。第四章主要分析了5家传播机构的受众特征和传播效果。指出科协的受众群体的科学素养普遍偏低,并且是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养的关键人群。而高校和民间科学传播机构的受众主要是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学生。官方机构与其它两类机构在受众上呈互补关系,高校传播机构和民间传播机构的受众有部分重叠。肯定了5家机构的传播效果。第五章基于前文分析,概括总结了5家机构的传播要素,探讨它们带来的科学写作、传播渠道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启示。初步分析了我国科学传播的发展趋势。结论部分主要总结了各章内容,探讨了科学传播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并对5家机构的发展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