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通外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题库>器官移植题库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

男性,29岁。尿毒症行肾移植术后1周,肾功能恢复正常,尿量2000ml/d。先口服抗排斥药物为CsA,MMF和Pred。术后第10天,患者开始出现全身乏力,T38.0℃,肌酐持续上升,移植肾区胀痛,尿量减少为800ml/d。

根据患者情况,首先应考虑()

A .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 . 加速性排斥反应
C . 急性排斥反应
D . 急性肾小管坏死
E . 慢性排斥反应

女性,50岁。肾移植术后5个月,因蛋白尿,肌酐持续上升1个月入院。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第2天,患者下床活动后突感移植肾区疼痛难忍。查体:心率105次/分,血压110/70mmHg。移植肾区肿大压痛,移植肾下极可扪及一拳头大小包块。经检查确诊为移植肾破裂出血,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是() A.卧床制动,严密观察。 输血,输液。 应用止血药物。 立即手术探查。 等待病理报告,再作决定。 关于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内容错误的是() 早期血乳酸水平的测定。 急诊3小时、ICU2小时内开始使用广谱抗生素。 1~2小时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 6小时达液体复苏标准。 积极的血糖控制。 男性,29岁。尿毒症行肾移植术后1周,肾功能恢复正常,尿量2000ml/d。先口服抗排斥药物为CsA,MMF和Pred。术后第10天,患者开始出现全身乏力,T38.0℃,肌酐持续上升,移植肾区胀痛,尿量减少为800ml/d。根据患者情况,首先应考虑() A.超急性排斥反应。 加速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肾小管坏死。 慢性排斥反应。 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忠孝观念之下,古代中国人反对尸体解剖,把尸体解剖视为不孝、不仁、不义的不道德行为,甚至是戳尸之罪,要绳之以法。这说明中国传统医学伦理具有()的局限性。 受到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影响。 受到封建伦理糟粕的影响。 受道教天道承负,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 受佛教伦理思想的消极影响。 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忠孝观念之下,古代中国人反对尸体解剖,把尸体解剖视为不孝、不仁、不义的不道德行为,甚至是戳尸之罪,要绳之以法。这说明中国传统医学伦理具有()的局限性。 受到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影响。 受到封建伦理糟粕的影响。 受道教天道承负,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 受佛教伦理思想的消极影响。

男性,29岁。尿毒症行肾移植术后1周,肾功能恢复正常,尿量2000ml/d。先口服抗排斥药物为CsA,MMF和Pred。术后第10天,患者开始出现全身乏力,T38.0℃,肌酐持续上升,移植肾区胀痛,尿量减少为800ml/d。

根据患者情况,首先应考虑()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