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810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及其表现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与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①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来改造客观世界;

②是按照自己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来改造客观世界;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以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要使主观符合客观而达到预期结果,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 商品

【答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第二,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3.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答案】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值增值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是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

对象和劳动资料。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其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

【答案】(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其二,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

(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仟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

5. 分析与综合

【答案】(1)分析是指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构成这一认识对象的基础的部分、本质的方面。

(2)综合是同分析相对应的方法。综合通常被看做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但是综合绝不是把各部分、各组成因素机械地凑合起来或装配在一起,而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本质的方面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分析与综合的实质,就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客观事物的辩证联系和过程在思维中的再现。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也是辩证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

6. 矛盾

【答案】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

一。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 资本的本质

【答案】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质,是通过物质表现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则生产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因此,资本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剥削失去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8. 经济基础

【答案】经济基础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名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9. 社会主义民主

【答案】社会主义民主又称“无产阶级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10.辩证法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指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