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大学管理学院884管理学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德尔菲法
【答案】(1)德尔菲法的定义
德尔菲法(特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采用通讯方法将所需预测的问题征询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信息交换,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的一种预测方法。
(2)德尔菲法的具体步骤
①拟定调查表; ②选择专家; ③通讯调查; ④预测结果的处理。
(3)德尔菲法的特点
①采用通讯调查的方法,参加预测的专家数量可以多一些,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②经过反复几个来回,得出的预测结果的科学成分、正礁程度必然较高;
③具有匿名性质,预测结果受权威的影响较小;
④最终的预测结果综合了全体专家的意见,具有较高可靠性和权威性。
(4)德尔菲法的优点
①避免了集体决策中面对面的争论,有利于新的意_见和看法讲出来;
②避免了面对面的集体决策容易形成的崇拜权威、服从权威意见、抑制创造性思维的缺陷,有利于名不见经传小人物的新思想、新观念的表达,能够产生有价值的方案;
③能较好地使参与决策的每一个专家畅所欲言。
(5)德尔菲法的缺点
①决策时间较长; ②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 ③不利于直接交流。
2. 卢因的变革观点
【答案】美国行为科学家卢因提出组织变革有三个基本阶段:①第一个阶段是现状的解冻; ②第二阶段要转变到新的情况; ③第三个阶段是冻结新的现状。现状可以看作是一种平衡状态,要打破这一平衡状态,解冻则是必要的。解冻一旦完成,就可以推行本身的变革,但仅仅引入变革并不能确保它持久,需要加以再冻结才能使之保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否则,变革就很可能是短命的,员工又会返回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中。再结冻的目的就是通过平衡驱动力和制约力两种力量,使新的状态稳定下来。
3. 管理的领导职能
【答案】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管理者在执行领导职能时,一方面要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使之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另一方面要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使组织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协调统一。其具体途径包括:激励
下属、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冲突,等等。
4. 人际技能
【答案】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和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并成为三大管理技能,是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三种基本技能,也是最重要的三种管理技能。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者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人际技能是管理者与他人一起工作和作为一名小组成员而有效工作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管理者与他人的关系,其中包括激励、帮助、协调、领导、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5. 沟通
【答案】(1)沟通的定义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与理解,即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沟通的目的是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
(2)沟通过程包括的四个要素
①信息源,又称为信息沟通的发送者,是指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送者。
②信息内容,即沟通的内容,组织中沟通的信息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包括正式沟通中的内容,也包括非正式沟通中的内容; 既包括书面的内容,也包括口头的内容。
③信息的接受者,即沟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一方。在沟通的不断循环过程中,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的身份会不断改变,特别是在双向沟通中。
④沟通渠道,即信息交流的通道。不同沟通渠道的沟通效率是不一样的。
(3)沟通的意义
①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②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③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二、简答题
6. 作为一个过程,信息的加工一般由哪些步骤组成?
【答案】信息的加工一般由以下步骤组成:
(1)鉴别。鉴别是指确认信息可靠性的活动。可靠性的鉴别标准有:信息本身是否真
实; 信息内容是否正确; 信息的表述是否准确; 数据是否正确无误; 有无遗漏、失真、冗余等情况。鉴别的方法主要有:查证法,比较法,佐证法,逻辑法。
(2)筛选。筛选是指在鉴别的基础上,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取舍的活动。筛选旨在解决信息的适用性问题,依据的是管理者的主观判断。鉴别中被确认可靠的信息,未必都被保留。筛选的依据是信息的适用性、精约性与先进性。筛选通常分四步进行:真实性筛选,适用性筛选,精约性筛选,先进性筛选。
(3)排序。排序是指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按照管理者所偏好的某一特征对信息进行等级、层次的划分的活动。
(4)初步激活。初步激活是指对排序后的信息进行开发、分析和转换,实现信息的活化以便使用的活动。
(5)编写。编写是信息加工过程的产出环节,是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编写,便于认识。通常,一条信息应该只有一个主题,结构要简洁、清晰、严谨,标题要突出、鲜明,文字表述要精炼准确、深入浅出。
7. 区分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的不同。
【答案】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都是用以描述企业同社会关系的概念,但是相互之间也有很多区别。
(1)社会义务(social obligation)
社会义务是指一个企业承揽其经济的和法律的责任的义务。这是法律所要求的最低程度。若只是以社会义务作为对自己的要求,那么企、lV 在追求社会目标时将仅限于有利于其经济口标的程度。一个企、lV 当它符合了其经济和法律责任时,它己经履行了它的社会义务。
(2)社会响应(social responsiveness)
社会响应是指一个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社会响应的观点强调管理者针对其从事的社会行动做出实际的决策。一个具有社会响应能力的组织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方式,是因为它希望满足某种普遍的社会需要。社会响应是由社会准则(socialnorms )所引导的。
(3)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社会责任是指一种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由经济责任、持续发展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构成。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就认为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4)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的主要区别
①社会义务是对企业最低的法律和经济要求,与社会义务相比,社会责任和社会响应不仅仅限于符合基本的经济和法律标准。
②社会责任加入了一种道德规则,促使人们从事使社会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而不做那些有损于社会的事情,它要求工商企业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找出基本的道德真理。而社会响应是由社会准则引导的。二者的主要区别可通过表来体现。
表 社会责任与社会响应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