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 2
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 7
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 12
一、简答题
1.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特点。
【答案】“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以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为代表。赵树理小说在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这主要表现在人物描写、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
(1)在斗争的发展中来展现人物形象
在人物描写上,赵树理不是在静止的状态下消极地描写人物,而是在斗争的发展中来展现人物的性格。例如《李有才板话》中的老杨的性格,就是在阎家山两个阶级激烈搏战的斗争环境中得到充分表现的。
(2)善于通过人物言行显示人物的性格
赵树理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表现他们的思想情绪。对二诸葛、三仙姑这两位“神仙”性格的刻画,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最成功的例证。
(3)结构上继承与创新并举在结构上,赵树理小说继承古典小说、评话说书的结构方法,大多采用单线发展的写法,但又适应时代要求,摈弃了传统的章回体形式,接受了五四以来新小说的形式,并且融汇贯通,进行艺术冶炼,使小说的结构形成了鲜明而新颖的民族特色,即故事完整:有头有尾; 情节连贯,曲折多变; 疏密相间,脉络清晰。
(4)小说语言颇具民族特色
赵树理小说运用的语言完全是活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形象鲜明,风趣幽默,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体地说,就是有着日语化、形象化、个性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特色。
2. 你怎样评价海子诗歌的思想价值?
【答案】海子是中国20世纪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用自己的创作回答了“诗人何为”。海子的诗歌思想具有重大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民间理想的追求
民间理想主义是一种新的创作立场,海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从非权力形态也非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出发,从“共名”的宏大叙事模式中游离出来,深深地立足于民间社会生活。海子的诗歌常常与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和对苦难的深刻理解联系在一起,从中确认诗人理想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取向。例如,在他的关于麦子的诗歌创作里,麦地成了诗人的“乌托邦”。《五月的麦地》和《麦地与诗人》中的麦地并不是完美的天堂,而是痛苦的圣地,但这正是诗人寄寓理想之所在。海子正处于诗歌领域充满喧嚣与躁动的时刻,当时的诗坛充满反叛,反叛崇高人格,反叛英雄神话,反叛一切与传统有关的文化遗产,急功近利的
创新和狭隘琐碎的题材反映出理想失落后的个人性的脆弱,而海子则用来自民间的“麦地”、“草原”、“少女”、“月光”、“向日葵”、“鹰”、“马”等意象,在反叛中捍卫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对民间理想的深切呼唤,是海子思想的突出价值。
(2)生命意识的超越
海子所受的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和对自身、人类与宇宙的思考,对诗歌使命的追问,对终极价值的探寻结合在一起,熔铸成生命的交响曲。渗透在他诗歌里的生命意识,超越了以个体为特征的生命存在,成为囊括宇宙万象,是大地、天空、诗人共同创造和拥有的,并用心灵去感知和倾听的一种神启。他从生命元素和主体意志出发,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所体现的形式文明进行清算和扬弃。例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中,诗人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显示了一种“走近”的姿态。在海子看来,由于现代文明的畸形,人们无论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他们关乎历史的记忆的情境中,都日益丧失了对生命作为一种奇迹的感受能力。所以,他认为自己有责任通过诗歌来帮助人们恢复对生命的感受力。海子的诗歌以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笔触反映苦难与幸福、生存和死亡等关乎生命的命题,真正地体现了诗歌的内在价值和属性。
总之,海子在他短暂的诗歌生涯中响亮地喊出了民间的理想主义,他的诗歌思想与人类存在、苦难、生命、死亡等终极价值的探寻相连,因而在思想领域、诗歌创作领域、现实生活中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3. 《青春之歌》的艺术特点。
【答案】《青春之歌》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其艺术特点表现为:
(1)丰富宽广的题材
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结构,贯穿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生活场景,从而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小说把人物置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北京,既展示了30年代初期、中期尖锐激烈的民族矛盾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又展现j 以北平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背景。
(2)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简笔勾勒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了时代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影响。其中,有曾经徘徊犹豫,终于觉醒的王晓燕、许宁等; 有追逐名利、庸俗卑琐的余永泽; 有纵欲虚荣、沉沦堕落的白丽萍、陈蔚如等。他们分别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各种类型。这些人物的出现与存在,无不与林道静发生关系,并通过他们来突出林道静的形象。
(3)浓郁的抒情笔调
无论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还是叙写事件、渲染气氛,作者总是笔墨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情世界时,笔锋颇为细腻,满贮诗情。如文中对林道静与余永泽、江华的关系描写,作者笔锋细腻,虽稚拙盲目,但也显示了杨沫作为女作家所特有的阴柔情悻。
总之,《青春之歌》规模庞大,但繁而不乱,所有广阔的现实生活,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
时空的变迁全都通过林道静一人的经历贯穿起来,使得文章内容丰富而线索鲜明,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4. 简述白洋淀诗歌的艺术个性及其文学史意义。
【答案】(1)艺术个性
①显著的现代主义诗歌色彩
“白洋淀诗歌”将关注点从现实世界转向内心世界,抒写个人内心生活。即使有现实反映,也是通过抽象或变形,转化为心理符码,传达情感或思考。
②强烈的批判和反抗色彩
通过隐喻、象征和反讽等手法来揭示当时反常、暴力的社会现实,表达自己对这些现象的极端厌恶与否定。
③浓郁的内省与孤独的诗歌品格
“白洋淀诗歌”在当代新诗史上不同于以往诗歌的是它内省的诗歌特征。“白洋淀诗歌”更多地沉入诗人内心,通过个性化的体验与感悟来传达一种缺乏明确出路的内省,更多呈现情绪化色彩。
④向西方现代诗歌靠拢,呈现出异域风情般的审美效果。
(2)文学史意义
文革语境中的白洋淀诗群是20世纪中国新诗不间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当代新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①重新确立了诗歌本体的独特存在,坚持了诗人的个体主体性。
②对传统的二元对立的修辞学和“圣词”进行了颠覆和消解,运用现代诗歌技巧,隐喻、反讽、悖论、意象叠加和重合,表现内心世界的荒诞意识和对理想的追寻与探索。
③在时间向度上,白洋淀诗群实现了对当代十七年诗歌和文革诗歌写作的背离和反驳,接续了20世纪上半叶优异而可贵的诗歌传统,并开启了此后包括朦胧诗在内的对人性和文学性双重关照的诗歌脉络。
总之,文革时期出现的白洋淀诗歌着重对现实社会秩序和暴力专制进行批判,表现生命中迷惑、孤独和痛苦的体验,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束缚,而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诗歌的这种纯粹的现代主义特征,直接预不和影响了“文革”后诗歌领域的现代主义探索。
二、论述题
5. 结合两部以上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王安忆的创作特色。
【答案】王安忆是新时期一位重量级的女作家,她创作了大量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精湛叙事艺术的作品,受到了普通读者的推崇和评论家的青睐。其主要创作特色为:
(1)风格多样
在其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她不断地探索小说作为叙事艺术的最大可能的空间,在新时期文学的每一发展阶段,她始终是一位有活力的探索者。从“雯雯系列”的理想化书写到反思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