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烟台大学人文学院723中国通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红卫兵运动
【答案】红卫兵运动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全国性的青年学生运动。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组织红卫兵,并在6月24日和7月4日写了2张提倡“造反”的大字报,7月28日他们将2张大字报送交毛泽东。
8月1日毛泽东复信支持清华附中红卫兵及其造反行动。随后红卫兵组织在全国大中学校迅速发展起来,并走上街头破四旧、进行革命大串联。红卫兵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突击队,引发了全国的大动乱。1968年底以后,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红卫兵组织名存实亡。
2. 东北易帜
【答案】东北易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的事件。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和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3. 安国军政府
【答案】安国军政府是1927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成立的军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军队占领徐州。张作霖企图保有黄河以北地域,1927年6月初,武汉国民政府的军队占领郑州,以维持统治地位,于6月18日成立安国军政府,公布《军政府组织令》,自命为安国军海陆空大元帅。《军政府组织令》规定,“陆海军大元帅于军政时期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1928年4月,在二期北伐的攻击下,奉军全线崩溃。6月2日,张作霖声言退出北京。
4. 蒋桂战争
【答案】蒋桂战争是1929年国民政府内部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的战争。属于新旧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指使下爆发的,以混战的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非正义战争。以白崇禧、黄绍站败逃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失败而告终。
5. 资源委员会
【答案】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统制工矿企业的主要机关,其前身是国防设计委员会。1935年4月1日成立,从事调查研究各种国防经济资源及相应的开发建设工作,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在具体工作上,资源委员会统制了钨、锑的生产和出口。购买工业机械设备,并兴办了中央钢铁厂、中央机器制造厂等工矿企业。抗战爆发后,负责主持工矿企业的内迁,并
购储大量战略物资。抗战期间,在后方创办厂矿百余个,大量生产后方急需的产品,缓和了物资紧缺的危机; 同时对外输出大量钨、锑、锡等矿产品,换回军火和重要物资,并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为坚持抗战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该会接收日伪的主要工矿企业,在东北、台湾和关内各地设立中国石油公司、华北钢铁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成为国营生产事业专管机构,进入全盛时期。此后,由于国民党扩大内战,致使其在战后大规模发展工矿事业的计划破产。新中国成立后,资源委员会在大陆的各厂矿为中央人民政府接收,其职工及专家大多留在大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2年,台湾当局宣布撤销资源委员会。
6.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答案】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指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党对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进行的一次改造运动。中国共产党首先实行“包下来”政策,并通过进革命大学或参加社会民主改革实践,对他们实行革命的政治教育。这场运动主要在各级学校教职员和高中以上学生中进行。在政治上、思想上划清敌我界限的基础上,展开忠诚老实运动,号召师生向国家忠实地交代清楚自己的历史并检举所知的反革命分子。运动的总原则是启发自觉,不追不逼,认真审查,宽大处理。通过运动,广大知识分子清除了旧思想的影响,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提高了爱国主义觉悟。但是,运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此后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7. 国粹派
【答案】国粹派是清末革命派中的一个派别。国粹派所说的“国粹”,主要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语言文学、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迹的“可为法式者”三项。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邓实、刘师培、黄节、黄侃、马叙伦。发行刊物有:《国粹学报》、《政艺通报》。基本主张是:①借助国粹宣传排满革命、救亡图存; ②颂扬“国学”,批判“君学”,反对帝制; ③从“国学”中寻找变革政体、实行民主共和的根据; ④提出独特的“中西文化观”,强调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国政治的同时,立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为中国近代化所需要的东西。
8. 二月抗争
【答案】二月抗争是指“文革”时期谭震林、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等老同志对“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集团的反动活动进行的斗争。“文革”发动后,全国出现了混乱局面。“一月夺权”后,形势更加严峻。在1967年1月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上,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等对林彪一伙提出批评。2月,在周恩来主持的两次政治局碰头会上,谭震林等老同志对康生、陈伯达、张春桥一伙提出批评。16日,张春桥一伙秘密整理了会议记录,与江青密谋后,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批评了谭震林等老同志,江青一伙也多次批斗这些老同志,将他们的抗争诬为“二月逆流”。从此,中央政治局实际上停止了活动,“文革”的危害进一步扩大。
9. 国家主义派(醒狮派)
【答案】国家主义派是曾琦、李磺等于1923年12月在法国巴黎成立的一个组织,初名为“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1924年秋在上海形成中国青年党在国内最初的组织。他们创办《醒狮》周报,随后又出版多种书刊,因此被称为“醒狮派”。他们初期活动的一切主张,都以“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的名义发表,因此社会上又称其为国家主义派。国家主义派鼓吹反苏反共; 强调“全民国家”,否定国家的阶级性; 宣扬“全民革命”与“阶级合作”,反对阶级斗争等。为揭露国家主义派理论的反动本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青年团,通过《向导》、《中国青年》等刊物,
1926年下半年后,对国家主义派进行了有力地批判。国民党左派也开展了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国家主义派的影响日益缩小。
10.皖南事变
【答案】皖南事变是指发生于民国30年(1941年)1月4日~1月14日,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在皖南事变中,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被俘或牺牲; 叶挺与国军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其副官刘厚总杀害。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的题词。
二、论述题
11.为什么国民党要积极倡导“新生活运动”?
【答案】新生活运动是1934年蒋介石所发动的旨在使国民生活合理化的运动。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发起新生活运动。1934年7月,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于南昌正式成立,统领全国各地新生活运动工作,蒋介石任总会长。该运动主要内容:以礼义廉耻精神为中心准则,从衣食住行基本生活着手,按照清洁、整齐、简单、朴素、迅速的具体标准,达到所谓国民日常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的目的。1949年,蒋介石下令停止该运动,成效不大。新运虽然标榜“新”生活,内容却是“旧”的儒家伦理思想,因此它并不是一场单纯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习性的社会改良运动,而是一场统治者发动的借助“礼义廉耻”的固有道德,以配合蒋介石剿共反共防共和消除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政治运动。其结果如果用蒋介石当初定下的目标和准则来衡量,新生活运动既没有能够使“五四”以来日趋没落的儒家文化得以复兴,也没能实现所谓国民食衣住行方面的生活革命; 既没能实现生活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的理想目标,也没能恢复“符合礼义廉耻的现代生活”,甚至连最基本的整齐清洁也无法普遍做到,当然更谈不上“挽救危亡,复兴民族”。
这场由蒋介石亲自倡导和发起的运动最终归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是因为这一运动违背了中国人民意愿,完全脱离了当时的国情和人民的实际需要。
1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理论上的贡献是什么?
【答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理论上的贡献包括以下几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