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渤海大学文学院622新闻传播理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4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练笔运动
【答案】1951年2月13日,新华社颁布了《开展练笔运动的决定》,其目的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把新华社的业务水平提高一步。21日,练笔运动正式开始。新华社总编室把练笔运动规定为编辑部的重要任务,指定专人负责指导和解决运动中的日常问题,并制定了全编辑部及各部门消灭错误的目标和进程,规定了检查、登记、统计手续,印制了《技术错误登记表》、《成品错误统计表》,组织评奖与竞赛,加强资料核对制度。练笔运动进行了三个月,对提高记者的写作能力、减少错误起了很大的作用。
2. 《有所谓报》
【答案】《有所谓报》全称《唯一趣报有所谓》,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纸,1905年6月由郑贯公创办。该报取名“有所谓”是因为郑贯公等人看到“故国濒危”,决定要“抒救时之策,鸣警世之钟”,再不能“无所谓”了。该报是一张通俗小报,内容分庄谐两部分,言论激烈。该报创刊之时,正值反对美国华工禁约运动的高潮,遂全力投入这一斗争,无情揭露美国残害华工的暴行,大力宣传抵制美货,销量跃居香港报纸的首位。
3. 新华通讯社
【答案】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1月,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抗战爆发后,新华社发稿范围逐渐扩大。在抄收电讯方面,新华社编辑部把收到的国外电讯译成中文,编成油印的《每日电讯》参考资料,每期发行约400份,供中央领导及各机关参阅。1939年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将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分开,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标志着党的新闻通讯事业走向成熟。
4. 拟态环境
【答案】拟态环境,是指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是说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第 1 页,共 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