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理论

【答案】新闻理论是指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是新闻、新闻事业活动规律的一般原理,是新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新闻事业和实际的关系、和政治的关系、和群众的关系; ②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的工作原则; ③新闻道德和新闻工作者的修养; ④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原理和运行机制。

2. 新闻价值

【答案】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磺。

3. 爱德华·默罗

【答案】爱德华·罗斯科·默罗是美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1935年进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37年开始主持该公司欧洲办事处工作。1938年他首先从维也纳向美国听众报道了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的消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从伦敦报道战况新闻,多次在英国广播公司大楼屋顶上进行德国空军轰炸伦敦的现场实况报道。他报道新闻的第1句话“这里是伦敦”在美国流传很广。他的客观、冷静的报道风格赢得了美国听众的信任。1954年,他在自己主持的“现在请看”电视节目中,持续地揭露了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侵犯人权的丑行,受到美国舆论界的赞赏,被誉为电视节目的开拓者。曾获国际埃米奖。

4. 潜意识广告

【答案】潜意识广告是指利用消费者的潜意识知觉进行广告刺激。这是由调研专家维卡瑞提出的广告理论。这个理论表示,有意识的实际上看见的只是眼睛呈现的一部分。维卡瑞在美国新

泽西北部的一家电影院做他的实验,他让老板准备了一部特别的放映机,在放((Picnic ))(野餐)电影时两部机器同时工作,在电影放映过程中,用很弱的强度在银幕上映出“喝可口可乐”或“请吃爆米花”字样,并每隔5秒钟以1/3000秒的速度插入。如此一来,有意识的眼睛虽然无法注意到叠印在电影情景上的这些广告信息,但无意识的眼睛却已经记忆中并“读到”了这些信息。这一实验论断在美国引起骚动,并受到了普遍谴责。现在看来,潜意识广告不会再有使用的机会,因为它与法律是相冲突的。但是,潜意识广告当时引起的风暴使得维卡瑞名声大震。潜意识广告理论甚至被应用于电影故事,描写的是政治家为了竟选成功,小择手段在电视节目中做手脚云云。

5. 微博

【答案】微博(Micro-blog )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基于Web2.0平台的一种可以发布即时信息的系统。微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6年,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可以使用户通过网页、收集、IM 软件和API 等方式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与博客不同的是,微博发布的信息受到字数限制,最多不能超过140个字符(70个汉字)。其传播特点有:短小精悍,信息量密集,更契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实现跨平台数据交换,使用户摆脱了工具的限制; 准入门槛较博客更低,实现了话语权的平民化。

6. 时务体

【答案】时务体是指中国近代史上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报刊政治家在写作中形成的一种报章文体。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这种新文体的特点: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7. 突发性新闻

【答案】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例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空难、火灾、车祸等等),突然爆发的战争,突然生变的政局,不期而至的天灾(地震、海啸、暴风),等等。这类新闻常常是新闻媒介的主角。它有明确的发生时间。

8. 媒介生态环境

【答案】媒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也是一种社会子系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与其他子系统(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总和就是媒介的生态环境。

二、简答题

9. 在人众传播中受众享有哪些权利?

相关试题:受众在信息传播活动中有哪些权利? 「西安交大2005年研]

【答案】受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在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在法律意义上,受众又是公民,享有作为公民在法定范围内应当享有的一切权利。受众在信息传播活动中拥有以下几种权利:

(1)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知情权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现,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责仟及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知情权是现代媒介的核心问题,也是新闻传播学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2)表达权

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表达权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

(3)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应当具体分为两部分:

①受众通过和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公共领域内的部门和各项活动依法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即受众借助媒介行使的舆论监督权。这部分权利与媒介享有的新闻自由权是重合的,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组成部分之一。

②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中国宪法中明确保障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针对中国新闻媒介的特有属性,公众自然有权依法监督其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此外,受众的权利还包括受众选择权、传播服务保障权等,但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任何时候都是媒介受众权利的核心。

10.简述报纸的特点。

【答案】现代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面向广大群众并连续发行的印刷媒介。一般情况下,它以散页形式公开发行,并具有以下特点:

(1)出版周期短

报纸周期短的每日出版,甚至一日数刊,周期长的有周刊及七日以上的报纸,但总的趋势是向着日刊与一周数刊等短刊期发展。

(2)出版迅速

报纸要分秒必争地报道刚刚发生的新闻,因此,一张日报从采写到出版,不到24小时。

(3)提供新闻的量多,人们能够从报纸获知大量的新闻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的,“报纸最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