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药科大学微观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科斯定理

【答案】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由斯蒂格勒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而成。其内容是:只要则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则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 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

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2.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答案】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效用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之分。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设想的数字来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如消费者消费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因此第一个包子比第二个包子的效用大1。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仅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因此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法用具体数字来描述商品效用,只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

虽然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效用的认识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它们说明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都能用各自的方法推导出商品需求曲线,只是它们用来表述的工具不同。其中,基数效用论的工具是边际效用,而序数效用论的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3. 无谓损失

【答案】无谓损失又称为社会净损失,是指由于市场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而引起的社会成本,也就是当偏离竞争均衡时所损失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社会净损失是由于垄断、关税、配额、税收或其他扭曲等因素引起的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都得不到的那部分,使资源得不到最佳限度的分配。例如,当垄断企业抬高价格时,消费者将减

少消费,这样将导致减少的数量中本来可以实现的消费者剩余都流失了,这种社会性损失就是社会净损失。

4. 一般均衡

【答案】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1939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去研究一般均衡问题,在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之间架起桥梁。当代经济学教材中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一般均衡理论。

5. 逆向选择

【答案】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作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在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与市场机制》中提出著名的旧车市场模型,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研究先河。他考察了一个次品充斥的旧车市场。假设有一批旧车,每辆车的好坏只有卖主知道,要让交易做成,最合理的办法是按平均质量水平定价。这就意味着其中有些好车的价格被低估了,从而卖方就不愿按照平均定价出售,或者卖方“理性”地抽走好车,让买主在剩下的差车中任意挑选。如果买方明白这一道理,就不会接受卖方的定价,而只愿出较低的价格。接着这将可能导致另一回合的出价和杀价:卖主再从中抽走一些较好的车,买主则再次降低意愿价格。最终的均衡可能使所有好车都卖不出去。显然,这是无效率的,因为最终成交量低于供求双方理想的成交量。

逆向选择在经济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并阻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十预和利用市场信号。

6. 信息不对称

【答案】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这里的信息既包括交易前的信息,也包括交易后的信息。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信息不对称不仅是由于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足,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太大,不允许其掌握完全的信息。因此,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信息分布或信息获得的不公平性,其主要来源包括:一是信息的不公平性; 二

是市场内幕交易。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时不能很好地起作用,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市场主体并不能总是做出理性的选择,易出现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易导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委托一代理关系问题。

7. 价格歧视

【答案】价格歧视是指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垄断者可以对自己所出售的同类产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两点基本条件:

(I )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2)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其中,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作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需求曲线分成不同的几段,然后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来确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8. 无差异曲线

【答案】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

无差异曲线

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X 1和商品2的数量X 2。图中的曲线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f

(X 1, X 2)=U0。其中,X 1、X 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 U 0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二个基本特征:第一,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第三,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