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研究者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这种被试分组方法称为( )。

A. 匹配法

B. 分层抽样法

C.ABA 法

D.ABBA 法

【答案】A

【解析】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似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别。分层抽样是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样本。ABA 法是一种被试内设计。ABBA 法是一种抵消平衡设计。

2. 品学均差的学生既惧怕学习上的困难,又担心学习不好受到处分。这反映的是( )。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以上皆非

【答案】B

【解析】趋避冲突是在同一事物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冲突。双趋冲突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产生的冲突。双避冲突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只能回避其中的一种时产生的冲突。

3. 在知觉实验中,常用动景盘来研究( )。

A. 真动知觉

B. 诱导运动

C. 自主运动

D. 似动现象

【答案】D

【解析】要完成本题,考生首先要能分辨诱导运动、自主运动和似动现象,然后要掌握动景

盘是用来研究何种现象的。动景盘是研究似动现象的常用工具。实验中,将设计好的卡通片放人景盘,使之紧贴内壁,随着景盘的旋转,观察者从窗口向内能看到卡通片上的静止图形随之活动起来。

4. 下列选项中,具有等距单位的常模参照分数是( )。

A. 发展顺序量表

B. 教育商数

C.T 分数

D. 百分等级

【答案】C

【解析】等距量表是较高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适合于对等距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以及t 检验和f 检验。

5. 库柏(LA. Cooper)和谢帕德(R.N. Shepard)在“心理旋转”实验中发现,每种反应都包括最基本的选择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反映基线反应时的刺激旋转角度是( )。

A.0°

B.90°

C.180°

D.270°

【答案】A

【解析】库柏和谢帕德采用不同旋转角度的刺激让被试来判断它们是否与靶刺激相同,然后根据被试所需要的判断时间长短来考查表象这一心理过程的规律。他们在呈现刺激时,0°刺激反映了被试的基线反应时。

6. 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结构是( )。

A. 杏仁核

B. 内囊

C. 边缘系统

D. 脱月氏体

【答案】D

【解析】脱服体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是大脑最大的白质带,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

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连合纤维,大脑两半球间的通信多数是通过脐低体进行的。

7. 罗杰·斯佩里所做的“割裂脑”实验( )。

A. 采用一个有趣的相片嵌合(两个不同人的相片各取一半嵌合而成)进行实验

B. 证明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在于大脑

C. 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D. 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右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左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答案】C

【解析】裂脑研究说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8. 运用相对累加次数分布曲线,可以快速计算出与学生原始分数相对应的统计量是( )。

A. 百分等级

B.Z 分数

C.T 分数

D. 频次

【答案】A

【解析】运用相对累加次数分布曲线,可以根据横坐标的原始分数,从纵坐标上读出对应的百分等级。

9. 因有食物、防御、呼吸和心跳反射的中枢而有“活命中枢”之称的皮质下部分是( )。

A. 间脑

B. 脑桥

C. 中脑

D. 延脑

【答案】D

【解析】延脑在脊髓上方,背侧覆盖着小脑,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又称“生命中枢”。

10.根据社会交换理论,无偿献血属于( )

A. 本能的亲社会行为

B. 纯粹的利他行为

C. 纯粹的利己行为

D. 间接的互惠行为

【答案】D

【解析】社会交换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无偿献血能够使献血者在将来得到报酬,所有是一种间接的互惠行为。

11.研究人员要检验20对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在15岁时智力测验分数的差异,最恰当的检验方法是( )。

A. 两相关样本的t 检验

B. 两独立样本的t 检验

C. 样本与总体均数的t 检验

D.Xz 检验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