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710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5
● 摘要
一、词语解释
1. “两报一刊”
【答案】“两报一刊”是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两报”是指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一刊”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文革中,“两报一刊”成为制造舆论的重要阵地。从1967年11月开始,《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就联名发表社论、文章,这些社论和文章往往经过毛泽东的亲自审定,毛泽东的一些最新指示也主要通过这些社论和重要的文章公之于世,这些社论不仅全国各地的报刊要全文转载,广播电台也要全文广播,塑造、影响了文革时代的文风。
2. 手抄新闻
【答案】手抄新闻是16世纪出现于意大利威尼斯的类似于报纸的材料,又称“新闻信”、“威尼斯公报”,报道内容主要是船舶航期、市场行情等商业新闻以及对商业贸易有直接影响的政治、战事和宗教等信息。手抄新闻是公开出售的,每份一个Gazzetta (当时的货币单位),以后其成为报纸的代名词。
3.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答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新闻事业的地位、性质、任务、作用等总的看法和纲领性的意见,它是无产阶级党性在新闻事业中的体现,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实践中贯彻和表达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认为,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党的领导下报道新闻,传播信息,反映舆论,进行社会教育,提供文化娱乐,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4. 新闻的主体
【答案】新闻的主体是新闻的躯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新闻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内容比导语更详尽、充实,篇幅比导语长些,是
第 1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