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713中国音乐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海韵》

【答案】《海韵》是一首大型艺术性合唱歌曲。徐志摩词、赵元任曲。歌词源自徐志摩同名白话体新诗,描绘了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家,在海滩上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的情景。作曲家用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音乐,分别代表旁观者诗翁、主人公女郎和背景大海。全曲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感各异的乐段加尾声组成,在旋律与和声方面都作了“中国化”的探索,是20世纪20年代合唱歌曲的杰出代表。

2. 麦新

【答案】麦新是词曲作家,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出色的活动家、编辑、优秀的词曲作者和理论研究下作者。其代表作有战斗性的群众歌曲《游击队歌》、《行军》等,反映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对口本帝国主义的愤恨; 儿童歌曲《马儿真正好》、《儿童哨》等,通过明快的旋律、活泼的节奏,刻画出儿童天真、乐观、朝气蓬勃的形象,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纯洁感情; 吕骥的《保卫马德里》、冼星海的《只怕不抵抗》等歌曲是为他的词作谱写的,观点鲜明清晰,文字简洁易解,形象生动有力。他还发表多篇关于音乐创作、音乐运动、音乐批评等方面的文章,如《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关于创作儿童歌曲》等。

3. 萧友梅

【答案】萧友梅是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参与创建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立音乐院等音乐教育机构,并且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编写了《普通乐学》等教材。萧友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掌握西方作曲手法并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之一,还涉猎大合唱、弦乐四重奏、钢琴、管弦乐曲等多种体裁。其创作主要采用欧洲作曲技法,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等。

4. 贺绿汀

【答案】贺绿汀是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27年创作的《暴动歌》是我国最早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1934年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了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的头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抗日战争爆发后,创作的《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日题材歌曲广为流传。

5. 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

【答案】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是一个学术团体。该团体主要工作成绩有:深入民间采集第一手

资料,整理介绍并出版,如《秧歌曲选》、《眉户道情集》等; 对民间音乐资料进行初步研究,如写作论文《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秦腔音乐概述》等。该会还曾出会刊《民间音乐研究》一期。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对于搜集、保存、整理、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的民间音乐和促使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大量运用民间音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 江文也

【答案】江文也是作曲家,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台湾舞曲》、《孔庙大成乐章》,钢琴曲《比京万华集》,声乐套曲《林庚歌曲集》、《圣咏作曲集》等。其创作涉猎各种音乐体裁,尤以管弦乐、钢琴、声乐作品为重; 题材上把台湾作为毕生讴歌的神圣主题; 风格上早期侧重运用西方20世纪现代派手法,归国后努力探求中国民族特色。

二、选择题

7. ( )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开端。

A. 学堂乐歌

B. 铜管乐队

C. 专业音乐教育

D. 西方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

【答案】A

【解析】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和发端,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使“集体歌唱”(过去没有集体合唱这种形式)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石和发端的作用。

8. 京剧艺术前阶段以老生戏为主,代表演员“后三杰”是( )。

A. 余三胜、程长庚、张一奎

B. 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

C. 谭鑫培、孙菊仙、程砚秋

D.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

【答案】B

【解析】谭鑫培与孙菊仙、汪桂芬并称程门三杰,此三人中孙菊仙年龄最大,谭鑫培次之,汪桂芬最小。他们都是京剧艺术成熟期的领军人物,将京剧传播南北的先锋,推京剧入宫造就皇家戏迷的使者。A 项,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是前三杰。D 项,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为四大名旦。

9. 下列乐曲中属于阿炳创作的琵琶曲的是( )。

A. 《欢乐歌》

B. 《三六》

C. 《大浪淘沙》

D. 《行街》

【答案】C

【解析】民间艺人阿炳(华彦钧)所创作的琵琶曲代表作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

10.下面哪首作品不是聂耳创作的( )。

A. 《梅娘曲》

B. 《塞外村女》

C. 《铁蹄下的歌女》

D. 《黄河之恋》

【答案】D

【解析】聂耳创作的作品有:《进行曲》,《圆舞曲》,《饥寒交迫之歌》,《卖报歌》,《开路先锋》,《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小工人》,《伤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等。D 项,《黄河之恋》是故事片《夜半歌声》中的一首插曲,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

11.我国近代第一个明确抱着“音乐救国的理想而踏上音乐研究道路”的音乐学家是( )。

A. 杨荫浏

B. 王光祈

C. 曾志态

D. 郑觐文

【答案】B

【解析】土光祈怀有借助音乐之力唤醒民族,完成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理想,主张一面先行整理古代音乐,一面辛勤采集民间流行的谣曲,然后再利用西洋音乐的科学方法,创造出“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性’的国乐”。为此,他对西洋音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分门别类地写成专著和论文,向国人介绍。他认为国乐“必须吾人自行创造”,而“不能强以西乐代危”,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此,他又对中国音乐和东方民族音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向西方各国介绍中国音乐的文章。

12.乐歌《黄河》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石更、辛汉

B. 杨度、辛汉

C. 石更、沈心工

D. 杨度、沈心工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