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教育观察研究实施的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案】(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2. 简要介绍终身教育的主张。
【答案】(1)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终身教育是一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于法国。60年代后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终身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和活动家朗格郎。
(2)终身教育的主要理论包括三个方面:
①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在终身教育家看来,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以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一个人如果不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那他肯定就要落后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②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任务是学会学习,即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获得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更好地应付新的挑战。要做到终身学习,首先要打破学习的封闭办学模式,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人的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联系性。从纵向的角度看,就是要求教育根据人的生理水平和实际,实现人生不同发展阶段教育之间的连贯,即要求人的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学校后教育三者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以形成上下一贯的纵向教育系统。
③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它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建立学习化社会有积极意义,他要求整个社会从学历社会向学习社会转变; 从“封闭型”学校教育向“开放型”学校教育转变; 从以学校为中心向综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职能转变。终身学习对个人是实现教育的连续性,对社会是建立一种上下、老幼都学习,保持社会活力的教育体制。
(3)终身教育模式的确立也有助于冲破传统学校的僵化体制,从而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学校将成为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教育和文化中心,而不再是与现实生活隔绝、只供一部分人使用的封闭区域。总之,按照“终身教育”的设想,从学校毕业将不再被看做教育的终结,而是新教育的开始。
3. 简述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答案】课程目标是有关某门教学科目或某项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指标体系。一般来
说,课程目标可以包括技能、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主要有: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一种手段,只有在明确提出教育的总目的和培养目标后,课程目标才可能清晰化,才可能对整个课程的制定和实施起到应有的作用。
(2)学生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课程目标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
(3)学科发展
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学校中的目标是不同的。例如数学课程,在小学和中学,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其课程目标都应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
(4)社会要求
社会对不同课程要实现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课程目标的确立也应考虑到社会要求。
(5)课程特点
课程可以分为宏观课程和微观课程。宏观课程又可分为普通课程、职业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目标应该不同。普通课程的目标一般以认知类目标为主,职业类课程则应以实践类目标为主,专业类课程则兼有两类目标。微观课程如语言一文化类课程、哲学一政治类课程和道德伦理类课程、以及艺术一体育类课程等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课程目标也应根据其特点来确立。
4.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
【答案】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是三种不同形态的综合课程,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具体分析如下:
(1)二者的共同点
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是以学科或文化知识或亚文化知识为课程整合的基点,课程整合的核心主要源于学科。这种综合课程试图打破或超越各分科课程自身固有的逻辑,形成一种把不同学科内容有机整合为一体的新的逻辑。
(2)三者的不同点
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
①相关课程是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的课程。例如,物理、化学、数学在某些主题上的联系,历史、地理、公民在某些主题上的关联,等等。相关课程可以克服分科课程彼此封闭、各自为政的缺陷,通过寻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彼此整合起来,有助于优化生的认知结构。当教师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以后,也可以彼此配合,避免对知识的不恰当重复。
②融合课程是指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的课程。例如,历史、地理公民融合为综合社会科,物理、化学、生物融合为综合理科,等等。融合课程并非原先几门传统学科的拼盘或混合,而是打破或超越了被融合的各学科的固有逻辑,形成了一个新的有机体——融合课程的逻辑。由此看来,融合课程在学科综合的程度上远远超出相关课程。
③广域课程是将各科材料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材料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教学的课程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高度整合分科课程,以便能与生活联系起来。它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广域课程在其出发点上与融合课程存在某种相似:都是围绕一个所选择的组织核心而将分支学科组织为一个新的课程整体,而且被整合的每一门学科都将失去其独立性。但广域课程与融合课程也有区别,广域课程在范围上要比融合课程来得大。融合课程的范围主要限于与学科有关的领域,而广域课程不仅百科与学科有关的领域,人类所有的知识与认知领域都可以被整合。
5. 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是对教育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教育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发展定量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是使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如下:
(1)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是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常用的集中量数有三种: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是描述次数分布中“离中趋势”这一特征的统计量,简称“差异量”。一组数据,若离中趋势小,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大; 反之,若离中趋势大,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小。最常用的差异量有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
(3)地位量数(相对位置量数)
相对位置量数有百分等级与标准分数两种。标准分数,主要指Z 分数。Z 分数是一种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分数中所处位置的量数。
6. 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答案】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有: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使学生学习在人类文化遗产中所存在的那些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即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学校的课程计划要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必须是一种训练智慧的过程。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因此,学校要提高智力标准,注重思维能力的严格训练。学校还要注意“天才”的发掘和培养,发现最有能力的学生,激发他们最大的潜力。
(3)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促使学生刻苦
,才能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如果学生对学习“共同要素”和专心地学习。因为只有强调“努力”
不感兴趣,那就要强迫他们学习。
(4)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教师的权威,加强教师的控制。但是,教师必须具有一流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的科目,了解学生在学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