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802经济学二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垄断竟争市场的配置效果

【答案】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可以通过将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进行比较来得出垄断竞争市场的配置效果。

垄断竞争和多余的生产能力

图中,d m 曲线表示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d 需求曲线,d p 曲线表示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d 需求曲线。由于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d m 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在长期均衡时d m 曲线只能相切于LAC 曲线最低点的左边的A 点,对应的产量为Q A 。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需求曲线必相切于LAC 曲线的最低点C 点,对应的产量为Q C 。由图中可见,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Q A 小于理想的产量Q C ,多余的生产能力为Q A Q C ,说明在垄断竞争中存在着生产资源的浪费,资源配置未达到最佳状态。

2. 简述企业的本质。

【答案】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把厂商的生产过程看成是一个“黑匣子”,即企业被抽象成一个山投入到产出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至于企业本身的性质是什么,则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被认为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开端。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成本”概念。在科斯看来,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企业内是“权威”指导资源的配置,而在市场上则是价格配置资源。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即企业的性质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科斯的理论及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易费用理论因为秉承这一逻辑而受到很多的批评,其

争议点是,以企业和市场这样的两分法来研究交易和组织,有些过于牵强和突元。在张五常看来,企业取代市场并不十分确切,而应该说是一种契约形式取代另一种契约形式。后来的学者,如威廉姆森等,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可以说,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性质,对于研究企业生产行为和企业组织形式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3. 设某个纯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不存在。试问:相应的混合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会存在吗? 试举一例说明。

【答案】在同时博弈中,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相应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总是存在的。例如,在下面的二人同时博弈中,根据条件策略下划线法可知由于没有一个单元格中两个数字之下均有下划线,故纯策略的纳什均衡不存在,但是相应的馄合策略纳什均衡却是存在的。

首先分别计算甲厂商和乙厂商的混合策略。

其次分别计算甲厂商和乙厂商的条件混合策略得:

最后,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参见图中点e ,此时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可以表示

, 但不存在纯策略博弈的纳什均衡。

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4. 为什么会产生规模经济? 导致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规模经济是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规模不经济是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规模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小于产量增加的倍数; 规模不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大于产量增加的倍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改变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也称为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包括了规模报酬变化的特殊情况。

(1)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

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在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使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专业分工细化、更加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副产品、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从而使得规模扩大带来成本的减少,产生规模经济。

(2)产生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产生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的低效率。由于厂商规模过大,所以信息传递费用增加,导致信息失真。同时,规模过大也会滋生内部官僚主义,从而使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出现规模不经济。

5. 俗话说“谷贱伤农”,即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案】“谷贱伤农”是指风调雨顺时,农民粮食增收,却因粮价下降而造成卖粮收入反而比往年少的怪现象。

(1)经济学原因分析

“谷贱伤农”的根本原因在十农产品缺乏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 相反,提高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其原因在于,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的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