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初中英语课程的文化因素分析与文化教学优化研究

关键词:文化因素,课程开发,现状调查,文化教学

  摘要


摘   要
文化和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形成、发展和表达离不开语言。由于文化和语言的紧密联系,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个民族的文化,习得这个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更多的外来文化传入并对本国文化带来冲击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随着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而来的英语国家文化对我们本土文化的影响最大,为了维护和加强国家文化安全就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学生本国文化认同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能否进行有效地沟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恰当表达和使用。我国在2001年颁布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把文化意识列为课程标准之一,将“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写进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文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英语课程在文化方面的课程目标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恰当、课程实施是否有效、课程评价是否客观准确,对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静态与动态不同层面的审视与探讨对促使中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以及认同本民族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文化进行词源上的分析,比较中西方不同领域的学者对文化涵义的不同理解总结出文化具有三个特征以及本研究所支持的文化定义: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本研究同时也倾向将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种类型,并按照此种分类对初中英语教科书进行文化因素设置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课程开发各个环节的透视了解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课程的文化取向。对课程目标的透视,了解初中英语课程目标的文化内涵和具体的文化教学目标。对三套具有代表性的初中英语教科书的文化因素分析可知三套教科书在文化因素的选择与设置方面存在相似性,同时也发现三套教科书中的文化因素设置存在忽视非言语交际以及同一单元文化信息安排过多等问题。阐述能够反映初中英语课程文化取向的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文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开展的必要性以及要遵循的原则。对课程评价进行文化透视得出初中英语课程评价遇到了“考试-学历-成功”的价值观以及教师的文化倾向两种文化阻力的影响。
在对初中英语课程实施中进行文化教学的社会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师文化知识不足,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教学的实施没有落到实处;学生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为了全面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尝试提出文化教学的优化路径:(一)教师要树立跨文化教学价值观,正确的学生观。(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关注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三)发挥本族文化优势,促使英语文化教学目标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