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义务教育
【答案】义务教育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义务教育产生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实行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特点包括:①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是指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费用,这是世界各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共同点; ②义务教育具有平等性,是指所有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③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是指接受义务教育是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分初等教育(小学)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两个阶段,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等。
2. 培养目标
【答案】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要求或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从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培养任务出发,针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和教育目的的关系是特殊和普通的关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例如,中小学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生,使其能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技之长。
3. 学制
【答案】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亦称“学校系统”,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学制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按教育程度来划分,有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 按教育类型划分,有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等教育机构; 按受教育的时间来划分,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教育等机构; 按主要教育手段和场所划分,有面授、函授、巡回、广播、电视等教育机构; 按教育对象的年龄划分,有学龄期教育、成人教育机构; 按主办单位划分,有国家办、地方办、企事业办和私人办的教育机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的学校教育网。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它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学制的建立又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学制的建立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并且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4.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答案】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一种教育个体功能,是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从广义的教育来讲,人的成长必须接受教育。教育教人成为人,是满足人的生命需要的最基本形式。从学校教育而言,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教育通过知识的传授,教人“求真”、“向善”、“粹美”,促进人的知情意、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一种自由人格,造就活动中的自由人。受过教育的人,是自由之人,也是幸福之人。教育通过使受教育者人格得到提升和完善,使他们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教育的享用功能是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必然延伸。
5. 校长负责制
【答案】校长负责制是中国学校管理的一种领导体制。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掌管学校的人事工作,加强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教职工的工作等。校长对学校工作有决策权和指挥权。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是审议机构,协助校长进行决策; 学校党委对学校行政工作实行保证监督,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校长负责制必须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
6. 教育
【答案】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②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的外延相当广泛,包含各种形式的教育,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教育类型,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多方面功能:保证人类延续、促进人类发展的功能; 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阶级斗争功能; 选择功能。
7. 陶冶教育法
【答案】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陶冶教育法具有两个重要特点:①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真诚的爱以及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关怀和信任。②陶冶教育法是渐进的,而不是立竿见影的; 但是它一经发生作用,成为心理定势稳定下来,就不易发生改变,而成为深刻而持久的人格特征。陶冶教育法把学生置于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这种情境必须具体、生动、形象、直观,而且要强烈的吸引着学生。这种情境从表面看是“无求的”、“自发的”,而实际上是经过教师精心
设计安排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经过较长时间的熏陶,渐渐地达到陶情冶性的目的。陶冶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
8. 教学过程
【答案】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同时,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能够强有力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充分发展。
二、简答题
9. 简述现代学制类型。
【答案】(1)双轨学制。双轨学制是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西欧学制属于此种类型。双轨学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 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2)单轨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纳。单轨学制的结构是自下而上的: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五三四、四四四、八四、六六等多种分段。
(3)分支型学制。分支型学制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最早出现在苏联。分支型学制不属于欧洲双轨学制。因为它一开始并不分轨,而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权进入对口的高等学校学习。毕业后,少数优秀生可直接升入对口高等学校,其余工作三年后也可升学。但它又区别于美国的单轨学制。因为它进入中学阶段时又开始分叉。即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 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
10.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答案】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内发论,外烁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砾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休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