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二) ... 8 2018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三) . 14 2018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四) . 21 2018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五) . 27

一、填空题

1. 叶圣陶于1930年出版丁他的长篇小说____。

【答案】《倪焕之》。

【解析】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倪焕之》是叶圣陶1928年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倪焕之》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五四“、“五卅”这些规模壮阔的革命运动曾经给予当时知识青年的巨大影响。

2. 1937年大公报文艺奖的获奖作品分别是芦焚的小说集《谷》、____的散文集____、____的剧作____。

【答案】何其芳; 《画梦录》; 曹禺; 《日出》

【解析】何其芳的散文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新奇别致,常于飘忽的幽思中以乐感的文字完成一种美文的建构。《画梦录》就是他这种文风的集中代表。此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与散文的抒情美和形式美上的创造上。《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 剧本用人像展览式结构,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

3. 《文学革命论》的作者是____。

【答案】陈独秀。

【解析】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丁《文学革命论》,表明了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4. 《玉梨魂》是____派的代表作品。

【答案】鸳鸯蝴蝶

【解析】《玉梨魂》是“鸳鸯蝴蝶派祖师”徐枕亚的代表作品。小说写书生何梦霞教馆,与主人家无锡富绅崔姓的守寡媳妇白梨娘相恋,最后一个殉情一个殉国演成悲剧。小说中穿插两人的诗词酬答,缠绵」啡侧,也合于当时文人读者的欣赏习惯。

二、简答题

5. 简述张爱玲小说的特点。

【答案】张爱玲小说的魅力来自于传奇的故事以及弥漫其中的梦一般的氛围。她的小说似梦呓,诱你走入一个传奇而虚幻的小说世界。“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便成为张爱玲作品的独特题材。在其小说中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梦魔般的氛围、故事、文化,还有梦魔般的人性,她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去展示人性的深刻变幻,这是张爱玲小说值得推敲的成功经验。

(1)在主题思想上,张爱玲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张爱玲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2)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

男女之情是贯穿她全部创作的一条线索。张爱玲认为:男女之情乃人之大欲,作为生命过程的重大现象,负载着深刻的人性内容,揭示着人生的真谛。她的小说着力表现男女之间的感应、摩擦、摸索、闪避,如此种种,均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另一方面,她所着力表现的不是恋爱者超凡脱俗的一面,而恰恰是他们凡俗的一面。在她看来,惟有入世的,才是更真实的。她试图于男女之间的传奇故事中寻找普通的人性,于男女之情中倾听“通常的人生的回音”。因此,她的言情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言男女之情,而是将之升华到言“世态人情”和“风俗人情”。

(3)叙述方式别具匠心

张爱玲的文章结构安排吸收中国传统小说精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分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这与她娴熟的写作技巧有关。张爱玲叙述故事喜欢使用倒叙的手法。

(4)张爱玲对人物塑造及人物间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把握得极为准确和深入

人心的真相,最好放在社会风俗的框子里来描写; 因为人表示情感的方式,总是受社会习俗的影响——这一点,凡是大小说家都肯定,张爱玲也肯定。张爱玲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也受西洋小说的影响,这是从她心理描写的细腻和运用暗喻以充实故事内涵的意义两点上看得出来的。可是给她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旧小说。她文章里就有不少旧小说的痕迹,例如她喜欢用“道”字代替“说”字。她受旧小说之益最深之处是她对白的圆熟和摸透了的中国人的脾气。

6. 汪曾棋称废名的小说为“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请结合废名的创作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废名被认为是周作人的弟子,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竹林的故事》《桥》《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而且具有抒情诗的特征,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人称“废名风”,对沈从文、汪曾棋等作家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1)散文化风格

将散文借鉴到小说中来,是废名独具魅力的创意。废名作为中国最后一批接受传统私塾教育

的子弟,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传统散文很自然地触动了废名写小说的灵感。废名笔下的人物大多是老人、孩子及天真少女,即使是青壮年却也是半聋半哑,如《菱荡》中的陈聋子,《桥》中的三哑等,他们单纯、质朴、少受尘世污染,更具自然本性,他们精神丰富而形式却简单宁静。陈聋子便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因为耳聋,他的世界永远是宁静的,尘世的噪音唯他能充耳不闻,也不见他轻易说话,正因如此,他才能真正地守自己的本真心,才能自由地去体认世界万物的本相。在废名作品中,他大量使用坟、送路灯、落日、箫、孤雁、庙檐上的风铃、碑、树荫等意象符号,以造成一种神秘、清幽、孤独的气氛。

(2)静寂诗意境界的营造

1922年废名怀着一颗极大的向往之心来到北京,不久却面临新文学阵营分裂、论争,于是陷入极度苦闷之中。此时废名思想艺术的变化很明显表现在他的小说《桥》上,小说《桥》更是废名精心营造的通向宁静禅境的美丽桥梁。作品中的史家庄,处处是“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式的平和宁静,人们男耕女织、知足常乐,人性淳美,古风习习。小林、琴子、细竹无论是儿时还是长大后均天真、纯朴,他们和睦相处,一反一般小说中所描写的那种三角恋爱的生活模式,丝毫没有情人与情敌之间的种种猜测、怀疑与勾心斗角。

(3)篇幅短小,语言精练

废名的短篇,大多是千字文。即使长篇《桥》,也是短篇的钩连。随着人物的行踪,或一个场景,或一段对白,独立成篇,各有意境,各有妙趣。废名的小说语言奇俏精炼,字字珠现,这也使得他的小说具有诗的意境,散文的特色。

总之,废名独创性地将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理论应用到了小说写作领域,将散文化写作与乡村题材、诗化语言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化诗体小说文体,对京派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及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文体的成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名词解释

7. 《日出》

【答案】《日出》是曹禺于1935年创作的一部四幕话剧,连载于《文季月刊》1936年1卷14期。讲述的是少女陈白露原是有才华、有追求的中学生,只因父亲病故,家道中落,被迫飘泊风尘,沦为高级妓女,混迹于上层社会,寄生豪富。她虽不甘堕落,却无力自拔。旧时恋人方达生正直、真诚,却又缺乏人生经验,他特地远道来访,劝说白露脱离风尘,偕同走向新生活。白露心有所动,无奈陷溺甚深,恐达生力不能及,故矛盾万分。后因营救孤女“小东西”失败,陈白露精神受挫; 而她赖以寄生的银行经理潘月亭又因公债投机破产,最后陈白露服药自杀。剧作采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将“多少人生的零碎”组成幅度宽阔的都市生活画卷,展示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市畸形生活与畸形人生,预不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结局。剧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冲突尖锐,悲喜剧融于一体:语言凝练、生动,潜台词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