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1)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
操作技能的高原现象是指在结构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出现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此时曲线不但不上升,甚至还可能出现少许下降。但在高原期后,曲线又继续上升。
(2)高原期现象产生的原因
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 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 练习方法不当; 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 产生心理卜和生理卜的疲劳; 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意志品质小够顽强等。只有消除这些消极因素的干扰,才能避免高原期现象的发生。
2.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答案】(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口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己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
(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是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3. 举例说明实验研究中如何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与误差?
【答案】实验法是指从某种理论或假设出发,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以促使某种或某些现象的产生,从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研究包含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无关变量与误差。
①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有许多种,一般是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处理(如协方差统计分析)来实现的。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无关变量虽然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若不加以控制,将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设计是在实验之前对如何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及如何检测因变量的一种扼要的计划,它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
举例:进行一项小学生数学认识发展的实验中,在实验之前应设计好实验,自变量要考虑到儿童年龄、性别等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要避免无关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实验施测的环境等,因变量用学生答对题的分数表示。其计分要客观合理,然后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为数学成绩是等比数据,对其进行参数检验。
②实验过程中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以将误差减至最小。因为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影响实验的意外事件和干扰因素,致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如被试的中途退出、各种实验者效应(如期望效应)、被试效应(如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等。
举例:对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实验,如果是班主任作为主试,则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应进行统一培训,评分要客观,而且班主任要尽量避免主观偏见。
4. 什么是记忆? 记忆有哪些类型?
【答案】(1)记忆的概念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记忆包括“记”与“忆”两个方面。“记”体现在识记和保持上; “忆”体现在再认和回忆上。
(2)记忆的类型
(1)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①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保存着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显著的直观性。形象记忆与人的形象思维密切联系,并随着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
②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情景记忆不够稳定,也不够确切。
③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或逻辑记忆。它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如字词、符号、概念、公式、规则、思想观点等。语义记忆为人类所特有的,语义记忆与人的抽象思维密切联系,并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学生在教学领域中所要运用的记忆主要是语义记忆。
④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经久不忘的。它常常成为人们当前活动的动力,推动人们从事某些活动或者某些行为,而回避某些对他们有害的事情。
⑤运动记忆:也称为动作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与其他类型的记忆相比,识记比较困难,但是一经记住,则比较容易保持、恢复而不易遗忘。人的生活、学习
和劳动都离不开动作记忆,各种生活技能的形成和发展都要依靠动作记忆。
(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①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完全保持输入刺激的原样,而且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如果这些感觉信息受到特别注意,就会进人短时记忆; 而那些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则会很快变弱消失。但是,如果刺激极为强烈深刻,也可能一次性印人长时记忆系统。
②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直接记忆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工作记忆指长时记忆中存贮的、正在使用的信息,是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面临问题的过程。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其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结果,但也有由十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信息贮存的方式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
5. 怎样依据学习与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来促进心理发展?
【答案】学习与个体的心理发展之问的关系是辩证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表现在心理发展制约学习,学习促进心理发展。
①学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依存性学习是心理结构的构建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将主体新获得的经验和原有经验结构相整合而实现的。因此,欲进行有效的学习,原有心理结构中需具备适当的知识、技能和一定的学习动机。若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学习动机,则难以产生学习,新的心理结构也难以建立。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受心理本身的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心理学及其认知心理学的大量研究也都表明,新的学习受到原有的心理结构及其水平的影响,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了新经验的习得水平和难易程度。
②学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个体的一生发展来看,其心理发展无疑都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习在心理发展中是一个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从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来看,新的学习情境引起个体的认知不平衡,即产生一种问题情境,并导致个体产生相应的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使个体学习动机由潜在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成为学习的实际动力; 从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个体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取各种知识、技能与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并通过广泛的迁移,逐步形成能稳定调节个体活动的多种类型、多种水平的能力与品德。
6. 请阐述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案】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是通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逐渐演变产生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有其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