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论述题

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面临的威胁? 如何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答案】(1)经济全球化对十我国既是机遇义是挑战,我国面临的挑战是:

①资本流动的冲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需要引进外资,同时又避免本国资金的外流,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资金供给。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资金流出的可能性加大,资本的过度流入也会造成对外国资本的过度依赖。一旦因某种因素出现外资大规模撤出,就会对国内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

②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使发展中的民族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在当今世界高附加值产品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比重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会因初级产品市场价格下降而受到损失。而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对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的冲击和占领,又使得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更加困难。

③降低国内政策的有效性。经济全球化是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和经贸制度下展开的,在加入这一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力不强,干预经济的能力有限,其主权很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2)如何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①以国家利益为重,坚持开放和让渡国家主权之间的均衡关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政府的自主选择。我国必须从国家利益出发,为自身的发展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在国际关系上,将国家主权的有限让渡与国家利益的积极获得联系在一起,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积极有效地参与国际事务,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利用WTO 争端解决机制,公平合理地解决贸易争端,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内改革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努力提高政府的调控能力。我国必须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全面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方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法律体系的健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增强政府管理和调控经济的能力。

②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最终能够迫使一个国家执行裁决的还在于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我国要获得国家主权利益最大化,最重要的途径是要依靠自身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尚不足以使我国在WTO 争端解决机制中拥有绝对话语权,因此,要通过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推进世界经济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中,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产业,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有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

③加强对WTO 争端解决机制规则的研究并构建处理WTO 事务的法律体系。主要注重对WTO 争端解决机制程序规则和实体规则的研究,利用关于豁免成员国义务的规定,分析研究WTO 关

于义务豁免和例外情况的规定与实践,有效运用豁免条款或例外条款的规定,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切实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充分研究、利用WTO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等优惠条件,努力发展高新产业和知识产业,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积极推荐我国人士出任专家小组成员; 利用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第三方”制度,观察了解和学习其他成员方运用解决机制维护自身权益的实际情况; 在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充分、有效利用保障制度,为我国产业发展建立起“安全阀门”,确保经济安全,从而强化和维护国家主权。

积极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在不违反WTO 有关规则的前提下,加快制定、修改及废止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步伐,加强贸易立法,进一步完善或建立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制度,使得我国企业尽可能地不因为国内的法律问题受到制裁,并且方便企业寻求救援的渠道,学会利用法律手段保护我们国内的民族工业。积极研究有关对策,也可在我国制定一部类似美国《乌拉圭回合协议法》的专门法,明确WTO 规则和国内法律之间的关系,将广泛的咨询程序和评估机制通过该法确定下来,规定企业、行业,作为受害方在WTO 下的救济措施或者受到投诉时的应对程序。这样,可以减少政府和有关组织处理WTO 事务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④借鉴国外的经验,尽量化解其对国家主权的冲击。为保护国家主权,经过政府和国会的协商和讨价还价,美国设计出了以《乌拉辛回合协议法》和争端解决评审委员会为主要内容的对策措施。这一系列保护措施,在实践上看已经收到了满意的政策效果。应当重视美国人在制度设计上表现的远见,以及运作的透明度、广泛的参与性和程序的严谨性。美国、欧盟、日本等政府对关税有效保护率都十分重视,在关税政策中普遍采取了关税升级的结构。我国应努力研究国内产业有效保护率的问题,根据需要调整关税结构和生产结构,制定合适的关税政策。我国还可以以欧盟“贸易壁垒条例”和美国贸易法301条款为参考,建立我国法人或公民就外国政府违反国际义务对我国贸易或工业造成的损害向我国政府部门申诉的机制,尽早开始相关的争端解决程序,真正维护我国合法权益。

2.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

【答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因此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就需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和不够高的状况是分配方式呈现多样性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广大成员的积极性,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动员起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

①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唯一的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进行分配。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与按劳分配不同的一种分配方式。它基本要求是: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而分配社会财富。一般地说,投入资本得到利润,投入土地得到地租,投人劳动得到工资,投入资金得到利息。

3. 结合反全球化运动现象论述全球化的二重性。

【答案】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一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但全球化同样会带来反面效应,进而导致了反全球化运动在一些地区的兴起。总体来说,全球化呈现明显的二重}h}

(1)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大量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规则而获得好处。当这些国家的政府、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在不同市场上开展活动时,就不会面临规则的冲突及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它们也可以利用在国内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应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减少交易成本。

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贸易获得好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极不对称的,它们作为不同的市场主体,在进入市场以前的资源享赋差异极大。从这种不对等的实力状况出发,在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其结果只能是弱肉强食。

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国际资本流动获得好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作为唯一规范国际资本流动的全球性多边组织,产生之初完全充当了美国对外扩张的工具。20世纪70年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IMF 又演变为发达国家的代言人。aVIF 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将其规则扩展到全部国际经济交往领域。

由上可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对等的国际制度,可以获取更大的收益和承担更少的成本。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和对国际制度的主导权。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