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714艺术学基础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如其人

【答案】文如其人是指艺术家的人格境界决定其艺术作品的格调。西汉美学家杨雄指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身化形,君子小人见矣”即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艺术家的人格境界决定他的艺术作品的格调,是从艺术家的身上寻找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一种观点。

2. 《理想国》

【答案】《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期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3. 艺术作品的形式

【答案】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方式,主要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艺术作品的形式一般可分为艺术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式两部分。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 其外部表现形式即借以传达内容的手段和方式,包括艺术媒介、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

4. 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答案】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艺术的发展。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和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等内容。

5. 车尔尼雪夫斯基

【答案】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和作家,出生于萨拉托夫城的一个神甫家庭。他在哲学方面,宣称自己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人本主义”,他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感觉论的原则,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时,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人本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对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批判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唯心主义实质,从唯物主义出发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命题,在文艺批评方面,他继承和发展了别林斯基的唯物主义美学传统,坚持和捍卫了文学中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原则,另外,他十分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教育作

用。著作有《艺术与现实的美学体系》《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资本与劳动》及小说《怎么办》等。

6. 互动性

【答案】互动性是指社会交往活动,主要是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德国社会学家G. 齐美尔在其于1908年所著的《社会学》一书中最早使用“社会互动”一词。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德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人类心智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社会组织与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互动的主要过程,也是社会互动产生的主要条件。互动的类型主要有:①语言的互动与非语言的互动; ②正式的、有组织的互动与非正式的、无组织的互动:③传统的、习惯方式的互动与现代的、创新方式的互动等。

7. 艺术的真实

【答案】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其内涵包括三方面: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艺术中的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再现,仅在视觉或听觉上感到它们的真实存在; 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是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的统一,通过对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对本质的把握; 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

8. 材美工巧

【答案】“材美工巧”出自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的典籍《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里指明了设计和制作工艺精品的四个条件。其中“材美”是指制作工艺品的材料要优良精美,“工巧”是指制作工艺要精湛巧妙,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精良的工艺品。

9. 《判断力批判》

【答案】《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中的最后一部。此书分《审美判断力批判》与《目的判断力批判》两部分,前一部分重点分析美与崇高两个范畴:后一部分则从审美判断力的“主观合目的性”转向自然界有机组织的“客观合目的性”的探讨,辩证地表述了康德自己的自然观。书中亦论及艺术与天才的问题,阐述了艺术与自然,科学工艺品与手工艺品的区别,认为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对费希特、席勒、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等人,乃至整个欧洲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0.工艺美术

【答案】工艺美术是在生活领域中以功能为前提,通过物质生产手段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美的创造,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工艺美术强调制作的手工性特征。它既包括传统的器物制作,也包括当代的手工制作品。工艺美术在本质特征上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这一双重属性决定了工艺美术的创作原则——实用、经济、美观。

二、简答题

11.简述艺术创作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

【答案】(1)二者的含义

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2)艺术创作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①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区别

a. 在思维的整个过程中,抽象思维始终离不开概念; 形象思维的过程则始终离不开具体的、感性的形象。

b. 形象思维伴随情感活动; 抽象思维不允许感情用事

形象思维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并要依靠想象、联想。形象思维的目的是要创造出真情实感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抽象思维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严密的逻辑推理,不允许感情用事。

c. 形象思维则侧重综合; 抽象思维侧重分析

形象思维则更侧重于综合,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强调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通过事物的整体形象来把握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抽象思维侧重分析,可以孤立地研究事物的某个局部,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和规律。

d. 形象思维的结果是典型的艺术形象; 抽象思维的结果是概念、判断、推理。

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系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相互交叉和转化、渗透,在思维活动中相辅相成,与灵感思维一起构成艺术思维。

形象思维是主要的、基本的,它具有整体性的特征,着重综合,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特征。抽象思维也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成为形象思维的必要补充,它主要侧重于分析,在艺术创作中要服从形象思维规律,有机融合于形象思维之中。二者在融合中共同发挥作用。

12.为什么要学习《艺术概论》?

【答案】之所以要学习《艺术概论》,原因在于:

(1)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把理论学习看做是学习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理论是实践的产物,艺术理论则是人类广泛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外艺术史说明,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音乐、舞蹈、工艺、建筑、洞窟壁画等。但理论却晚于实践,只有当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时期,才有总结实践经验的艺术理论出现。

(2)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来将艺术理论作为艺术创作实践的指导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