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程(专业学位)855计算机组成原理[专业硕士]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多处理机
【答案】多处理机指由两台以上处理机组成的计算机系统。每个处理机都有各自的控制和运算部件,可独立地执行程 序,而共享公共的主存储器和外围设备。处理机之间是通过网络实现通讯的。整个计算机系统都在统一的操作系 统控制下工作,按照多指令流、多数据流的模式实现对作业、任务、程序段的并行处理。
2. 紧耦合系统
【答案】紧耦合系统又称直接耦合系统,指处理机之间物理连接的频带较高,一般是通过总线或高速开关实现互连, 可以共享主存。由于信息传输率较高,因而可以快速并行处理作业或任务。
二、简答题
3. 总线的一次信息传送过程大致分哪几个阶段? 若采用同步定时协议,请画出读数据的同步时序图。
【答案】总线的一次信息传送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请求总线、总线仲裁、寻址(目的地址)、信息传送、 状态返回(或错误报告)。读数据同步时序图如图所示:
图 读数据同步时序图
4. 码是7位,如果设计主存单元字长为32位,指令字长为12位,是否合理? 为什么?
【答案】不合理。
指令最好是半字长或单字长,设计16位比较合适。一个字符的
单元字长为32
第 2 页,共 32 页 是7位,如果设计主存
位,则一个单元可以放四个字符,这也是可以的,只是在存取单个字符时,所用的时间较长,不过,一条指令至 少占一个单元,若指令字长12位,一条指令只占了一个单元(32位)的12位,剩佘的22位就浪费了,这样看 来不合理,因为通常单字长指令很多,累计的浪费就很大。
5. 数字计算机有哪些主要应用?
【答案】数字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有:科学计算、自动控制、测量和测试、信息处理、教育和卫生、家用电器、人工智能。
6. 在虚存实现过程中,有些页面会在内存与外存之间被频繁地换入和换出,使系统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 象称为颠簸。请解释产生颠簸的原因,并说明防止颠簸的办法。
【答案】产生颠簸的原因主要有:
(1)分配的页面数太少;
(2)替换策略不佳。
防止颠簸的办法:
(1)适当增加分配给用户程序的页面数;
(2)选取或更好的替换策略。
7. 数字计算机如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数字计算机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分类依据是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格、运行的经济性和适应性。
三、计算题
8. 多处理机系统和多计算机系统的差别是什么?
【答案】多处理机系统和多计算机系统都属于多机系统,但多处理机系统和多计算机系统的差别是:
(1)多处理机是多台处理机组成的单机系统,多计算机是多台独立的计算机。
(2)多处理机中各处理机逻辑上受统一的操作系统控制,而多计算机的操作系统逻辑上是独立的。
(3)多处理机间以单一数据、向量、数组和文件交互作用,多计算机经通道或者通信线路以数据流的方式 进行交互。
(4)多处理机作业、任务、指令、数据各级并行,多计算机多个作业并行。
四、综合应用题
9. 设计一个带有原码阵列乘法器(使用芯片)和原码阵列除法器(使用芯片)的定点运算器。
【答案】设输入的数据为X 和Y ,则会把数据驱动到原码乘法器和原码除法器芯片上,但它是通过操作控制信号选通相应的信号进行指定的运算的,因此设计如图所示。
第 3 页,共 32 页
图
10.下列各数使用了位浮点格式,相等的十进制是什么?
【答案】
11.某计算机采用16位定长指令字格式,其CPU 中有一个标志寄存器,其中包含进位/借位标志CF 、零标志ZF 和符号标志NF 。假定为该机设计了条件转移指令,其格式如下:
其中,00000为操作码OP ; C 、Z 和N 分别为CF 、ZF 和NF 的对应检测位,某测位为1时表示需检测对应标志,需检测的标志位中只要有一个为1就转移,否则就不转移,例如,若C=l,Z=0, N=l, 则需检测CF 和NF 的值,当CF=1或NF=1时发生转移;OFFSET 是相对偏移量,用补码表示。转移执行时,转移目标地址为(PC )+2+2XOFFSET; 顺序执行时,下条指令地址为(PC )+2。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计算机存储器按字节编址,还是按字编址?该条件转移指令向后(反向)最多可跳转最多少条指令?
(2)某条件转移指令的地址为200CH ,指令内容如下图所示,若该执行时CF=0, ZF=0, NF=1, 则该指令执行后PC 的值是多少?若该指令执行时CF=1,ZF=0Z, NF=0,则该指令执行后PC 的值又是多少?请给出计算过程。
(3)实现“无符号数比较小于等时转移”功能的指令中,C 、Z 和N 应各是什么?
(4)以下是该指令对应的数据通路示意图,要求给出中部件的名称或功能说明。
第 4 页,共 32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