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兰州大学文学院848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概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共同语
【答案】共同语是在某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它包括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或国家共同语是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更高形式的通用语,这是有具体音值标准的、涵盖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变体的通用语。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的区别在于,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的通用交际语,而国家共同语是一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通用交际语。
2.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分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一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只个词的读音是
有前后差别的。在汉语普通话中
解,因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3. 语音
【答案】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于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4. 词义的模糊性
【答案】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的特征。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决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5. 意音文字
【答案】意音文字是一种既代表语素,又代表音节的文字系统。意音文字有的字符提示语言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
符号的音,有的字符指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称为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称为义符。汉字就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词素?
【答案】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包含有意义的单位。词素必须是包含有意义的,同时,词素必须是最小的包含有意义的单位,它不可能被分割成几个包含有意义的单位。
7. 语言和思维是一回事吗?
【答案】不是。语言和思维相依为命,彼此不能分离。它们都是社会现象,但都不是上屑建筑,都没有阶级性。它们的活动范围都非常广泛,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产到基础,从基础到上层建筑。但是不能把语言和思维混为一谈。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8. 语调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整句话或整句话中的某个片段有语音上的抑扬顿挫,这就是语调。语调是各种语言的任何句子或句中的片段都具有的,它的构成比较复杂,包括全句或句中某一片段的声音的高低变化,说话的快慢(即音的长短和停顿),以及轻重等。全句声音的高低变化又称句调,是语调的主干。
9. 音质的不同取决于哪些发音上的条件?
【答案】音质的不同取决于三个方面:
(1)发音的物体不同。
(2)发音的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10.像“神”“鬼”“天堂”“上帝”之类的词义既然原来就是歪曲地、错误地反映了客观对象,而且我们现在也己正确地认识了它们,那我们为什么在交际中有时还用它们?
【答案】(1)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还包含一些幻想的成分。正因为如此,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幻想就会脱离现实,歪曲地、错误地反映客观对象,并且用一定的语音来表达它们,创造出没有正确地反映现实的词。
(2)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里,人们在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碰到了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和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认为有一种看不见的万能力量在操纵一切,并希望它能帮助自己克服种种困难,使生活变得自山和幸福。人们就在这种愿望的基础上,根据现实中的事物来幻想上帝、神仙、天堂的样子,并创造了“上帝”“天堂“神仙”之类的词。
(3)这此词一般都会随着现实生活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发达而逐渐失去它原来的意义,或者干脆从语言中消失。由此看来,像“上帝”“神仙”“天堂”之类的词的意义的形成仍有其客观基
础,只是这些意义是对现实的歪曲的、错误的反映罢了。
11.语言发展中为什么不能有爆发?
【答案】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而不是爆发的。语言的发展要受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发展得比较慢时(譬如在欧洲的中世纪,在我国的封建时代),语言的发展也慢一些。社会急剧变动时,语言的发展也会快一些。例如在法国大革命、苏联十月革命、我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期,都出现了一大批新词,同时也有一些词改变了意义或是消亡了。但是语言不是上层建筑,一种语言可以同样地为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服务,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社会革命之后把现存的语言完全消灭,再从平地上创造出新的来代替它。
12.有人说“英语只有26个字母,简单易学,汉字却字形复杂,难学难认,所以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请发表你对此种说法的看法。
【答案】汉字因其自身的特点,给来自拼音系统的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
(1)英语属于表音文字,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有限的音素或音节,作为标记词语声音的字母。一般说来,一定的音就用一定的字母表示,一定的字母表示一定的音。人们掌握了字母的发音和拼写规则,听到了一个生词的声音大体能写下来,看到了一个生词的形体能读出它所代表的语音。拼音文字虽然有易学、易用的优点,但也有它的弱点,它只能跟一时一地的语音挂钩,难以沟通方言,更无法贯穿古今。
(2)汉字是意音文字,造成汉字难记、难读、难认、难学这一缺点,原因在于,汉字不是用几十个字母记录语素、词中几十个音素和几百个音节,而是用成千上万个符号去表示语素或词的意义,同时附带地表示语素的声音。
(3)汉字的特点
①现行汉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类,声旁记录读音。
②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几千年来,汉语的语音变化很大,但是汉字的字形和所记录的语素的意义却变化不大。
③同音不同形,这具有分化同音词的作用。
④汉字不分词连写,汉字的结构体是个方块形。
所以从文字的稳固性看,汉字反而比拼音文字优越,它跨时间,贯穿古今; 跨地域沟通方言区之间的联系。
总之,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无论过去或现在,汉语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汉语的特征给学习汉语的外国学习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不能因此认为汉语就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13.思维有哪些类型? 它们与语言是什么关系?
【答案】(1)思维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