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2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社论时评化”的历史过程。

【答案】“社论时评化”的历史过程如下:(1)社论经历过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这个历程与整个新闻界的发展历史相关,表现为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的变化,并最终体现为选题的新闻性。

(2)我国近代早期报纸上的议论性文章,基本上是古代论说文的形态,长篇大套,从头说起,没有新闻因素,尤其是没有新闻事件性因素。这个时期可以称作“论说”时代。

这些论说性的文章,在中国近代变革思潮的背景中,起到推动思想解放的作用。但这种形式本身,并不具有新闻评论的特点,也不能实现广泛的传播与大众阅读。

(3)梁启超在1899年第26册的《清议报》上创设“国闻短评”,出现与我国早期报刊盛行的长篇“论说”截然不同的言论体裁。

1903年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在改版后的“批评门”中正式创设“时评”栏目。

梁启超1904年在国内主持创办了《时报》,在国内新闻界又扩大了这种文体的影响。以“时评”作为标志的中国现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逐渐确立下来。

(4)时评产生之后,由于其就事论事的特征和短评特征,与当时的社论形式特征相距较大,因此别立一体,刊于社论之后。但时评这种后起的文体由于符合新闻传播规律,逐渐浸入社论,那种“泛论原理原则”的政论性社论逐渐消退。

2. 你怎样理解社论的价值?

【答案】(1)社论的含义

代表媒体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就国内外当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明某级党委的立场和态度,阐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导性,文风庄重、严谨、朴实、鲜明。

(2)社论的主要任务

①直接地、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当前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党的指示精神,部署工作,提出任务。

②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与方向性的事物加以评述,表明编辑部对此的认识和态度,帮助受众认清这类事物和现象的实质,有时并阐明对当前工作的意义和影响。

③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依托,就全局问题发表议论,分析形势,提出任务,或为重要外事活动发表礼节性评论。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