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852中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的_______。

【答案】《白马篇》

【解析】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揉,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此诗赞赏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幢憬。

2. “腰斩”《水浒》之人是_______。

【答案】金圣叹

【解析】金圣叹,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别号鲲鹏散士。著名文学家、批评家。其主要成就在于文学评点,他的评点很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金圣叹因不满《水浒传》后半部,于是将《水浒传》从第七十一回处腰斩,将原书第一回改为“楔子”,将第七十一回的“忠义堂石碣受天文”部分保留下来,自己加上一段卢俊义草桥惊梦的情节,算作结局的第七十回。还对前面七十回的行文做了较多的修订,写了大量的批语。

3. 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______________》。

【答案】西洲曲

【解析】《西洲曲》是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和生活气息,又具有精致巧妙的艺术表现方式。

4. “七子之冠冕”是_______。

【答案】王粲

【解析】王粲,字仲宣。他与孔融、徐幹、陈琳、阮瑀、应玚、刘祯并称“建安七子”。王粲善属文,代表作有《登楼赋》《七哀诗》等,被刘腮许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 方东树评之为“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己”(《昭昧詹言》卷二)。他的诗对后世也颇有影响,锺嵘《诗品》指出,潘岳、张协、张华、刘馄、卢谌等著名诗人皆源出于王案,连魏文帝曹丕也“颇有仲宣之体”。

5. “风、雅、颂”由音乐而得名,风就是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音乐曲调,“雅”主要是,“颂”主要是_______。

【答案】朝廷正乐; 宗庙祭祀之乐

【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

6. 汪中的《_______》是清代骈文的代表作。

【答案】哀盐船文

【解析】汪中的骄文内容上取材现实,情感卜吐自肺腑,艺术上能“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风格遒丽富艳,渊雅醇茂,而且用典属对精当妥帖,被视为清代骄文复兴的代表。《哀盐船文》是其骄文中的绝作,写一征盐船失火,毁船百馀艘、死伤千人的事件。

7. 冯梦龙“三言”的第一篇是_______。

【答案】《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解析】《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是冯梦龙“三言”的第一篇,是“三言”中作品的典型代表。主人公是蒋德,又称蒋兴哥。

8. 欧阳修_______的开创了“诗话”这一文学批评新的体裁。

【答案】《六一诗话》

【解析】《六一诗话》,宋欧阳修作,是汉民族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原书只称《诗话》,后人称引时名之为《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韩、柳古文思想之异同。

【答案】韩愈、柳宗元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明确、更具现实针对性的古文理论,但是他们的古文思想也不尽相同。

(1)相同点

“文以明道”是韩柳占文运动共同的理论基础。兴圣人之道,除时政之弊是他们的共同理想。“文以明道”的口号由韩愈首先提出,而柳宗元予以发挥,在具体内容上加以阐释。

(2)不同点

①排斥、信仰的对象不同

韩愈排斥佛老,但迷信天命鬼神; 柳宗元则反对天命,但却尊佛。韩愈举起古文运动的大旗,革新文章内容就是与颂德艳情之作相对抗。从这一意义上说,韩愈的排佛无疑是正确的。柳宗元的好佛是与他反对天命观的唯物主义思想相矛盾的,说明其唯物论并不彻底。

②侧重点不同

韩愈侧重于道德教化,柳宗元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

因为注重道德教化,所以韩愈写下了像《原道》《原性》《原人》那样专门性的哲学文章。柳宗兀则一再申明,他的“道”是“辅时及物之道”。“辅时”就是辅助时政,“及物”就是惠及人事,

他就是主张“道”要接触到实际事物。因此,他在被贬之时精心治理柳州,政绩彪炳,他的美政被当地人民传为佳活。在《杨评事文集后序》中,他也提出了“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的观点,肯定了文学评价、批判现实的作用。

③论“道”的角度不同

韩愈的文章反复表示要“无诱于势利”,但他仕进的愿望很迫切,文章内容大都围绕着得人进贤之道,论述士人的道德修养,排斥士大夫中小利于行道的歪风陋习等等; 柳宗元则多从典章制度,时令刑政,天人关系以及辨析先秦典籍等方面立论。尽管柳宗元也声称自己取道之源为“五经”,但他分论所“本”,论道虚之,实为论文。柳分论“五经”之“本”却要避免“襄公好霸”,因时地之异而取其所需,这是对儒道传统观念的变革,使儒道内容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10.柳永词的文学成就。

【答案】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词人。他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开拓之功,这表现在四个方面:

(1)柳永对词调的革新

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发展了慢词。

柳永常纵游于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交往,因而认识了慢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自此,慢词引起文人的重视,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词人。柳永以毕生精力从事词的创作,他既有创意之才,又有创调之才,在创意与创调两方面都充分表现出他的创新精神。后代词人几乎没有不在这两方面接受他的影响的。

(2)柳永对词体风格的开拓

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表现在他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他的抒情重心、打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感情的表达用白描手法,直来直去,不曲折隐晦,使柳词具有感情强烈、一泻无余的特点。

(3)柳永对词语言的发展

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人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4)柳永对词题材的突破

柳永擅长描写青楼妓女和漂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词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了同情。柳永使词离开了达官贵人的歌筵闺房而走向社会的中下层,反映的生活面更宽广了,这是柳永对词的传统题材的突破。他又把从生活中汲取来的通俗化、口语化的但语俗语运用到词里,表情达意生动真切,开了元代散曲的先声,使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