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3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在历史上,汉语“吞噬”了满语,这属于语言的______,旧上海的洋径浜是______和______混合,如果洋径浜被某一代作为母语习得,并且词汇和语法手段不断丰富,这种语言就成了______语。

【答案】替换; 上海话; 英语; 混合

【解析】语言的接触按照层次不同可分为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语言替换和底层,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层次,洋径淇和混合语5个类型。语言的接触也是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理论在填空题部分经常考察的内容,同学们应当能够区分清楚几种层次的不同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现象判断语言接触的层次。

2.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表现在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关系,这是语言符号的______性,语言符号不占有空间,以符号序列依次出现,这是语言符号的______性。

【答案】任意; 线条

【解析】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这两个性质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密切相关。

3. 汉语“个”的本义是“竹子”,后来变为______,这种现象属于语义的______。

【答案】量词,用于表示单独的人或物; 转移

【解析】词义的变化只有三种:扩大、缩小和转移。“个”由一个意义比较实在的名词变为一个意义相对较,语法意义较强的量词,说明其词义发生了转移。

4.

这三个元音可以用______、______个特征区别开来。

【答案】唇形的圆展; 舌位的前后

【解析】[i]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u]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y]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通过唇形的圆展可以区别[i]和[u], [y],通过舌位的前后可以区别[u]和[y]

5. 我国的语言除了汉语外,还有很多民族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例如藏语属______语系的______语族,壮语属于______语族,苗语、瑶语属于______语族; 维吾尔语、蒙语属______语系; 台湾原住民的阿美语,布农语属______语系。

【答案】汉藏; 藏缅; 侗台; 苗瑶; 阿尔泰; 南岛

【解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个语系,此外还有一些系属不明的语言。我国境内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最多,除汉语外,属藏缅语族的有藏语、彝语、景颇语、羌语、纳西语等:属侗台语族的有壮语、布依语、傣语、侗语等; 属苗瑶语族的有苗语、瑶语等; 属突厥语族的有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塔塔尔语等; 属蒙古语族的有蒙古语、东乡语、保安语等; 属南岛语系的有阿美语、排湾语、布农语、邵语、邹语等十几种语言。

6. “买、卖”属于______语义场。

【答案】反义

[解析】《语言学基础理论》将语义场分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多义义场和联想义场,其中联想义场又分为分类联想、部分联想和描绘联想。

7. “明天”“明儿”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成功”“得逞”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答案】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

【解析】色彩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感情色彩是指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或贬义色彩。而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是中性词。语体色彩,又称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如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8. 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一样,所以人类的思维______具有普遍性,但通过对语言差异的分析又可以看到人类思维______的特殊性。

【答案】能力; 方式

【解析】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一一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人类思维能力的普遍性与语言能力的普遍性是一致的。思维的过程伴随着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差异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的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二、分析题

9. 古汉语中的名词化标记是“所”、“者”,现代汉语中“的”是名词化标记。请看下面有关“所”、“者’,、“的”的几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A 组B 组C 组

所行行者走的

所食食者吃的所予予者给的

(1)比较三组在结构上、语义上有什么特点?

(2)请再举一些实例,总结古汉语的“所”、“者”与现代汉语的“的”在语义上的一些规律。

【答案】(1)①从结构上看,

A 组是“所+动词”,名词化标记位于动词之前;

B 组是“动词+者”,名词化标记位于动词之后,

C 组是“动词+的”,名词化标记位于动词之后。

②从语义上看,

A 组表示的是动作的受事,如“所食”指的是“吃的东西”;

B 组表示动作的施事,如“食者”指的是“吃饭的人”;

C 组中,对于能够带一个论元的动词(不及物动词),如“走的”,表示的是动作的施事,即“走的人”,; 对于带两个论元的动词(及物动词)是潜在的歧义结构,如“吃的”,既可以指施事“吃东西的人”一一吃的是他,也可以指受事“被吃的东西”一一吃的是苹果; 对于带三个论元的动词(双及物区别)同样是潜在的歧义结构,如“给的”,可以指“发出给这个动作的人”一一他给的,可以指“给的对象”一一给他的,还可以指“给的东西”一一给一本书。

(2)①“所”加在谓词性成分前,可转指受事、处所、工具等名词性成分,但从不转指施事。例如“鱼,我所欲也”“所欲”转指受事“鱼”; “知其所之”,“所之”转指处所,“去的地方”; “城者,所以自守也”,“所以自守”转指工具“城”。

②“者”加在谓词性成分后面,往往转指施事,如“新浴者必振衣”,“新浴者”即转指施事。但“者”字也有部分自指功能,如“仁者,人也”,“仁”是指这种德行本身。

③“的”兼有古代汉语“所”和“者”的两种用法,加在谓词或谓词性成分后面,既能表示自指也能表示转指。表转指时原来表陈述的谓词性成分变为表指称的名词性成分,语义上可以转指施事,如“游泳的”; 转指受事,如“新买的”; 转指与事,如“我向他请教过的(那个人)”,转指工具,如“吃药的(杯子)”等。表示自指的只能在定语位置上出现,且不能离开中心语独立,如“开车的技术”,“说话的声音”。

10.根据下列祖鲁语、英语、汉语、河北真城话的部分词语对应表,回答问题:

(1)分析祖鲁语和英语表示单复数的语法手段的异同。

(2)分析汉语普通话与河北真城话表示复数的差别。

(3)普通话中的“们”是否与英语、祖鲁语一样是一种表示复数的语法手段?

(4)“们”在汉语不同方言中的差异反映了语言演变的什么特性?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