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素问·太阴阳明论》的内容,人体“下先受之”的邪气是() 风。 寒。 湿。 暑。 火。
发作性睡病首次出现的时期常常在()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婴儿期。
使用()制剂是佝偻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A.钙。 B.锌。 C.维生素D。 D.维生素A。 E.硒。
物质滥用是指应用以下一些物质,除了() A.烟。 B.酒。 C.茶。 D.大麻。 E.可卡因。
高某,女,30岁。2008年8月20日初诊。主诉食欲不振,困倦乏力1个月,身目发黄5天。患者发病的1个月前因多次淋雨后即感全身困倦乏力,食欲不振,时有腹泻,服中药后病情缓解。5天前家人发现其目睛发黄,渐皮肤亦黄,病情逐渐加重,故来诊治。现食欲不振,时有恶心,口淡不渴,肢体困倦,神疲畏寒,脘腹胀满,大便稀溏,小便量少,右胁下疼痛不适。检查目睛及皮肤均有明显发黄,黄色晦暗,右胁下有压痛,舌淡白,苔白腻,脉沉迟。(假设信息)如因黄疸日久,胁下有癥块,出现胁肋刺痛,拒按,宜用() A.鳖甲煎丸。 血府逐瘀汤。 桃仁红花煎。 柴胡疏肝散。 以上均不是。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浊阴”在人体内的分布规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