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扬州大学商学院802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扬州大学商学院802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扬州大学商学院802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 10 2017年扬州大学商学院802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 18 2017年扬州大学商学院802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 23 2017年扬州大学商学院802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 30

一、名词解释

1. 自然率假说

【答案】自然率假说是卢卡斯在“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关于就业、产出以及物价等经济变量存在着一种山政府政策支配的实际因素(如生产、技术等)决定的自然水平的理论观点。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 但是就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新古典主义的重要基本假设。“自然率”的存在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只有在造成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才能奏效。“自然率假说”从理论上论述了政策作用的有限性,为理性预期学说确立了重要的理论前提,其实际的意义是:一个经济社会在长期中小会存在非自愿失业的现象。

2. 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

【答案】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问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作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 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也在0和1之间波动。

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即MPC+MPS=1。

3. 经济增长黄金律

【答案】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他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固定不变时,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用方程表示为:

上述结论可以用图来加以论证。如图所示,应选择k*,这时稳态的人均消费等于线段

率为n ,而曲线f (k )在k*处的斜率为,故有。

的长度。可以看出,在k*处,曲线f (k )的切线的斜率与直线nk 的斜率应相等,由于直线nk 的斜

图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律具有如下两个性质:①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其黄金律的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平均每个人的资本下降到黄金律的水平,就能够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②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律的数量,则该经济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律的水平。

4. 挤出效应

【答案】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在IS-LM 模型中,若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IS 曲线向右移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 曲线)或利率不变条

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支出乘数的大小;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因此,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极大。反之,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

率系数为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因此,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5. 资产组合理论

【答案】资产组合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根据这些理论,人们把持有货币作为自己资产组合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小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特别是货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因此,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家庭选择持有货币作为他们最优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资产组合理论预言,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产组合的规模。例如,可以把货币需求函数写为:

e ,其中r s 为预期的股票实际e 收益; r b 为预期的债券实际收益; 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而W 为实际财富。r s 或r b 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π的上升也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货币变得更缺乏吸

引力。W 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数量的资产组合。

二、简答题

6. 简述投资乘数的形成原因及推导过程。

【答案】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问的比,也就是投资增加1个单位,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1)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

投资乘数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消费者都会把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消费,因此,产生如下的消费增量循环:

投资增加→群体1销量增加,故而收入增加→群体1消费增加→群体2销量增加,故而收入增加→群体2消费增加→……如此循环,投资增加1单位后,整个社会的消费量会增加几倍,也就导致GDP 大量增加,其增加额超过初始投资的增加额。

(2)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有:

则有:,

。 。 从而投资乘数为:

7. 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答案】(1)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了以下几个理论观点:

①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完全取决于货币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