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901语言文学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性灵说

【答案】性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关于诗歌创作与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为首。袁枚主张尊重人的本性,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就是“真”,“真”是可以不符合正统道德,它是最高的价值标准。要求诗歌表现真性情,诗歌在艺术上要变,要有创造性; 在审美上主张风趣。他的性灵说继承了公安派的性灵说又加以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学的进步意义。但袁枚的诗学理论深度不够,革新也不多。

2. 枚马

【答案】“枚马”是西汉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的并称。出自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汉初辞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其风,王扬骋其势。”二人均为文学侍从之臣,并以工于辞赋著称。后世用作咏词臣的典故。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七体赋即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则进一步确立了汉大赋的传统和体制。他们对汉赋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3. 尚书

【答案】《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4. 苏辛

【答案】“苏辛”是北宋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创造出瑰丽雄奇的艺术境界,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苏、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所作婉约词并不亚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辛起了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5. 活法

【答案】“活法”说,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吕本中提出来的作诗主张。所谓“活法”,

是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其中并没有特定的风格论内容。江西诗派以奇峭僻涩为特点。而吕本中则有意用李、苏的疏畅自然补救其弊; 江西诗派以杜甫为宗,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等诗训,虽有规则可循,但亦极易受到束缚。吕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识“以苏济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吕本中后期的诗歌创作也体现出一种轻快圆美的新风格。但由于当时盛行的诗歌法则是源于黄庭坚的江西诗法,所以这意味着江西诗派内部的新变。

6. 庄骚

【答案】庄骚是《庄子》和《楚辞》的合称,语出唐代韩愈《进学解》:“下逮庄骚,太史所录”。作为浪漫主义作品,《庄子》《离骚》同受荆楚文化和古代神话的影响,都具有奇伟超拔的想象,显示出一种独立不群的个体人格。与此同时,它们都从神话、传说、民歌、祭词、咒语以及仪式、风俗的吸收养料,因此而并称为“庄骚”。

二、简答题

7. 举例说明《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答案】《韩非子》作为先秦说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丰富的寓言故事成为说理散文的闪光点,它也是先秦诸子寓言故事之大成。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寓言故事的独立性:寓言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寓言在《战国策》《孟子》等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只是偶一用之,在《庄子》中虽连篇累犊,但都为阐明一个中心思想,寓言仍只是议论说理文的一部分,充当说理论辩的一种手段或叙事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文学体裁。到了韩非,才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并将它们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如《内外储说》《说林上下》即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寓言故事集。韩非寓言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细节丰富,显示出高超的文学技巧。

(2)寓言故事的现实性:题材植根于现实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有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也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韩非的寓言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他让历史人物说话,改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使之反映自己的思想观点。题材的平实,使韩非寓言不像庄子寓言那样恢诡橘怪,但韩非寓言在艺术上并不平淡,而是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3)“寓言群”形式的创立

例如,《内储说上》的论述中心是“七术”,为此韩非用了四十九个寓言故事来晓喻“七术”的内容。《内储说下》的中心是“六微”,也用了五十个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集的出现,说明寓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己开始脱离散文母体,取得了独立存在的形式。韩非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他收集、整理和创作寓言是为宣传他的法制思想服务的,体现了其法家的思想。在《外

储说》四篇中,使用寓言一百一十多个,从二十个方面宣扬了封建专制的法制和权术,成为中外寓言史上罕见的奇迹。

(4)寓言故事的思想性:其表现出的哲学智慧是韩非寓言思想深度的反映

寓言故事是设喻说理的寄托平台。韩非的寓言常蕴含着深刻明切的哲理,他可以从常见的生活现象来推演出重大的道理。成语“自相矛盾”出自寓言“鬻矛与盾”,是韩非矛盾学说的寓言体现。韩非对于逻辑性有着严密的要求,虽然韩非的主观意图是说明法治与礼治的根本对立,着意批判儒家宣扬的礼治思想,为法治战胜礼治制造理论根据,但它确实客观地揭示了当时儒法两种思想根本对立的现实。

(5)体现出朴素辩证法思想

尽管《韩非子》中有过分强调对立、斗争绝对化的倾向,但对矛盾的转化条件,也作了辩证的解释。他还以水火为例,说明矛盾转化的条件性。水本来是能够克火的,但若把水盛在锅里,火就可以反过来克水,把水烧干,这是因为条件不同的缘故。他也用朴素辩证法来解释历史现象,形成他的进步历史观。他认为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因循守旧、复古倒退则无出路。他用耳熟能详的“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猛烈抨击顽固守旧的陈腐思想,为推行他的革新变法主张寻找理论根据。

8. 简述宋元话本的艺术特色。

【答案】宋元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宋元话本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1)注重趣味性和虚构

“说话”是“说话人”赖以养家糊口的职业,所以必须尽一切可能来吸引听众。而听众听“说话”是为了娱乐,“说话人”要讲得有趣味才能吸引他们。因此,趣味性就成了“说话”的第一原则。“说话”主要是叙述故事,而事实不一定有趣味。“讲史”所说,有许多都出于虚构,其故即在于此。所以,“说话”的追求趣味性是以虚构为基础的。

(2)思想感情与市井民众相通

由于要使听众——市井民众感到有趣,“说话人”不但不能采取说教的态度,而且不能使话本中人物的感情、言行“高雅”得让市井民众无法理解和接受,而必须使听众对话本里的人物产生深刻共鸣,感同身受地关注其命运,从而兴味盎然地倾听“说话人”的演述。因此,话本中人物的感情、言行也正是市井民众在类似情况下所可能产生或向往的。

(3)叙事描写趋于细腻

现在所见元代刊印或编定的话本,有的叙事粗疏,只能勉强达意甚或词不达意; 有的则能显示出大致的轮廓,偶尔也注意到细节; 有的描写则相当细腻,但可能经过了明代人的加工。

9. 简述《儿女英雄传》泛情化的倾向。

【答案】《儿女英雄传》是由清代满族文学家文康所著,又名《金玉缘》《日下新书》,是我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熔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社会小说,小说长达40回,讲述的是安学海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