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舆论引导
【答案】舆论引导又称舆论导向,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具体而言,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 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2. 制播分离、编营分离
【答案】制播分离、编营分离是我国传媒业运行机制上的改革。制播分离是指电台电视台只制作新闻节目以及部分核心节目,大部分节目(主要是娱乐类、社教类节目)由独立制作公司提供。编营分离是指将内容生产(编辑部)和经营活动(经营部)分开,内容生产在不受经营的干扰下独立完成,以保证其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实施制播分离、编营分离有助于确保媒体集中精力做好新闻节目; 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纳传媒业特别缺乏的经营人才,引入企业经营的灵活机制,实行真正产业化,从而迅速把传媒业做大做强。
3. 新闻媒介的共性
【答案】新闻媒介的共性即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是指包括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①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机构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 ②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有一定的区别。
4. 社会责任理论
【答案】社会责任理论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最为流行的新闻传播理论,它来源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但又超出、发展了自由主义理论,故有人将其称为新自由主义理论。它强调自由须以责任为前提,新闻媒介在享有自由权利时,要克尽对于社会、公众的义务和责任。政府不仅要允许自由,而且还要促进自由。这一观点,实际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
5. 沃尔夫通讯社
【答案】沃尔夫通讯社是指德国第一家通讯社,建立于1849年,创办人是贝纳德·沃尔夫,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初期主要利用电报收集和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后来逐步增发政治新闻和其它非经济信息,成为德国报刊重要的新闻供
应者。1859年起,沃尔夫通讯社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签订新闻稿交换合约,成为19世纪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1870年,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尔夫社以及美联社签订三社四边协议”,把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沃尔夫社负责的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北欧、俄国、巴尔干等地。一战后降格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将其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6. 客观主义理论
【答案】客观主义理论(Objectivism )脱胎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或者说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应有的题中之议。其内涵为: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新闻报道将客观世界如实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其作用在于将个人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从而有助于个人形成对外部世界的独立判断; 在新闻报道中将事实和意见分离。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尽量避免报道中的个人偏见; 客观地反映现实之所以可能做到,是因为事实和意见是应该而且可以完全分离开的。
7. 三网融合
【答案】“二网融合,’又称二网合一,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互联互通,在业务层面上相互渗透和交叉,在应用层面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其目的是通过优化现有网络配置,综合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采用全数字化连接、宽带数据交换运输、高度集成业务、简化终端接入、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造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视频、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8. 新闻述评
【答案】新闻述评是新闻和评论的杂交,夹叙夹议、边叙边评。它把一个新闻事件的起因,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加以综述,在综述过程中加以分析、评论,预示其发展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记者来信、采访札记也属于新闻述评。
9. 议程设置理论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是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三个:①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 ②大众传播媒介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 ③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赖以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10.精准营销
【答案】精准营销是指商家把营销信息推送到商家所认定的目标消费者面前。这是理想的营销模式。互联网正在逐步实现这样的理想模式。精准营销有三个层面的含义:①精准的营销思想,营销的终极追求就是无营销的营销,到达终极思想的过渡就是逐步精准。②实施精准的体系保证
和手段,而这种手段是可衡量的。③达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目标。
11.《国闻报》
【答案】《国闻报》是指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是维新派在华北的舆论重镇,与上海的《时务报》南北呼应。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刊,主要创办者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严复。该报文字版内容包括上谕、路透社电报、论说以及国内外新闻等,另出有附张《京报》,社论主要出自严复之手。“以通外情为要务,,,该报尤重视外报选译和新闻采访工作,在伦敦、巴黎、华盛顿等大城市设特约记者,同时出版旬刊((国闻汇编》,主要译载西方社会科学论著和外文报刊的新闻与评论,曾发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学说,为变法提供了思想理论根据。该报大量及时地报道了百日维新。但因为出版地靠近政治中心北京,故言论甚为谨慎。戊戌政变后,该报借助日商招牌,大胆揭露事变真相,抨击清政府屠杀维新志士的暴行。
12.便士报
【答案】便士报又称美分报,是指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廉价报纸。因购买报纸只需要1便士,故称便士报。世界上第一份便士报是美国的《纽约太阳报》。便士报的主要特点是廉价、大众、广告、传媒,其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得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二、简答题
13.简述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答案】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在传媒业经营的路径选择上,依据国情不同,各有自己的特色。然而,集约化、专业化以及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经营已成当前传媒业经营三大基本潮流。
(1)集约化
①集约化经营就是走内涵发展之路,即合理化整合内部人、才、财和产、供、销的资源,不断开拓资源的利用价值,提高生产率。对于传媒业而言,集约化经营必然走向集团化经营。
②从集团的组成来看,全球传媒集团的两大类型:单一的传媒集团,属于专业化集团,把报纸或广播电视做深做细,尽可能做到极致; 混合多媒体集团,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广告公关等,属于多种媒体的分工合作,协同作战。
③集团化作为一个整合平台,对集团内的人、财、物、产、供、销进行全面融合,把恰当的人才放在恰当的岗位上,人尽其才; 一物多用,物尽其用,从而实现最小的投入最大的产出。
(2)专业化
①专业化主要指广播电视针对特定受众设置特定的频道、频率,又可称为频道化、频率化。专业化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到90年代末基本完成。
②实行专业化的基本因素:受众分化,不同年龄、职业、收入、地位、民族、区域的受众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