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07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07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07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14 2017年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07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 26 2017年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07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 39 2017年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07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 52
一、简答题
1. 从哪儿个方面来理解人内传播?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
(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作为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是外部环境,输出的对象也是外部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内传播与其他动物的体内传播没有本质区别。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这种能动性表现在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它不是对已有的知识、观念、思想进行简单“复制”,而是通过积极的精神劳动,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未知,创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想的活动。人内传播伴随着创造性思维成果,它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力量。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任何一种其他类型的传播,如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等,都必然伴随着人内传播的环节,而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结果,也必然会对其他类型的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
2.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引用了庄子讲的一则寓言。庄子在这则寓言里借用一位农人的话说:“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臼不备,纯臼不备,则神生不定; 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请说明麦克卢汉用庄子这则寓言来阐述什么论点。
【答案】(1)这段古文的意思是:
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的话,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情,有了机巧之类的事情又必然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机变的心思存留在心中,那么不曾受到世俗污染的纯洁心境就不完整齐备; 纯洁的心境不齐备,那么精神就不会专一安定; 精神不能专一安定的人,大道也就不会充实他的心灵……
(2)麦克卢汉引用庄子这段话意在阐述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生活习惯,而且要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的深刻影响。麦克卢汉认为,首先,传播媒介的影响比传播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内容的影响更为深远。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关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和带来的社会变革。其次,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不同的媒介通过作用于不同的感官影响人类的感觉中枢和思维方式。这便是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和“媒介是人
的延伸”的观点。
3. “报纸上最近接连报道,政府限制房价过快增长措施奏效,房价持续下跌。对此,尽管我还是不打算买房,但我认为,其他人应该会相信是出手买房的好时机了。”你认为哪一传播效果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传播现象? 请简释这一传播效果理论。
【答案】“第三人效果”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传播现象。
“第三人效果”理论的提出人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W.P. 戴维森。1983年,他在《公共舆论季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文章中他提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尤其是说服性信息或宣传以及负面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影响,然而会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的反应行为实现的。戴维森把这种现象或这种影响机制称为“第三人效果”。
题目中,“对此,尽管我还是不打算买房,但我认为,其他人应该会相信是出手买房的好时机了。”反映了人们在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之际,通常会认为最大效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发生在“他人”(广义上的第三人)身上。这符合“第三人效果”的理论观点。
4. 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恐惧诉求? 请举例说明。
【答案】周围存在恐惧诉求,例子如下:
在健康传播方面如禁毒、艾滋病防治、广告中的牙膏的蛀牙,身上的细菌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教育(如交通安全)、和平裁军等领域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艾滋病的恐惧诉求,一方面介绍艾滋病的可怕。不可治愈性,长期潜伏性等等,另一方面宣传如何防止艾滋病,比如洁身自好不乱交,注意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及时使用防护措施,定期去医院体检等等,例举出一些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预防艾滋病。
再比如,牙膏广告,往往是一个恐惧诉求的广告,对牙齿不健康状态的展示,然后抛出本品牙膏可以有效预防等等。
5. 简述媒介批评的内容和力一法。
【答案】(1)媒介批评的含义
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一一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2)媒介批评的内容
①广义的媒介批评是对一切与媒介有关的问题的分析和评判。
a. 文化层面。这主要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与人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如传播媒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传媒的作用和影响、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等。
b. 本体层面。这是媒介批评的基本范畴。这方面包括传者和受众研究、传播工具研究、传播的内容研究、传播的效果研究等等。
c. 现象层面。这是指大众传媒生产的产品,传播给受众的各种信息一一新闻节目、天气预报、经济信息、文艺节目、商品广告、流行歌曲和时装表演等等。
②狭义的媒介批评,是指对大众传播媒介生产的产品,如新闻报道、文艺节目、通俗音乐、商品广告等的批评。
(3)媒介批评方法
①以评判(evaluation )作为求知的方法。大众传播媒介不是一套“客观的”或中性的事实,而是社会成员主动的创造,其中隐含着信念和目的。因此,在批评大众媒介时,分析和阐明大众媒介所创造的价值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人们提供指导和解释生活的意义。
②以解释(interpretation )作为求真的方法。大众媒介产品是意识形态的产品。但大众媒介文化产品的表层往往经过了精美的“包装”,使特定的意识形态被掩埋。批评家揭示与剖析表层信息背后的意义和内在的涵意。目的在于使一般的受众从“意义的消费者”,转变成为“意义的生产者”。
③以批判(Criticize )作为求善的方法。本质上,媒介机构是工业与商业的组织,以工厂装配线的方式生产文化产品,目的是扩大利润。批评家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批判,以否定性的思考,透视媒介中的物化关系,激起受众独立判断能力,使其避免沦为商品化媒介下的牺牲品。
6. 简述香农的传播模式。
【答案】香农的传播模式是由美国两位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于1949年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提出来的。(1)基本内容这个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某些衰减或失真。
(2)意义
①这个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②这个模式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这种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越来越明显。
③这个模式为以文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传播过程打下了基础。
(3)不足:这个模式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的环节,不能完全应用于人类的社会传播。
7. 请举例说明不同受众的解码方式。
【答案】受众的知识结构、社会地位、解码语境与传播者的关系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对传播内容做出不同的解码。由于传受双方编码和解码的规则不同,传受过程中会出现符码的差异。一般来说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解码方式:统治一一霸权立场、协商立场、对立立场。
(1)第一种解读方式中,受众在编码者设定的框架内进行解读,认同主导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