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大力推动全社会的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一战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整合、转型、创新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对商业银行的组织形态、治理结构、管理体制、运作流程、商业模式的影响日益深化,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日益加强。尽管商业银行信息化各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导致信息化呈现出各种“病症”。商业银行的实际信息化水平与业务发展预期之间的巨大差距促使管理层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价信息化的绩效与价值。本文对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实施、管理控制、项目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总结概括,研究涉及到信息系统管理、IT治理、信息安全、项目管理、绩效评价、多目标决策分析、战略管理等方向,采用专家评分法、交叉熵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法等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商业银行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规范分析,对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定量评价的模型,并对商业银行信息化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论文的创新点:1.本文提出了商业银行信息化体系的综合评价框架,从IT战略规划、IT风险预警、IT投资效率、IT风险管理、IT治理等几个方面,应用层次分析法、交叉熵法、数据包络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建立了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并进一步研究了适合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绩效的评价方法。2.本文提出了以IT平衡计分卡为基础构架,建立了商业银行 IT部门战略绩效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绩效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既对商业银行的绩效做出了合理的评价,又定性地了解了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实际情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商业银行信息化的健康发展。3.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商业银行IT操作风险预警模型及其技术风险评价方法。通过将商业银行IT系统中断的概率作为衡量IT操作风险高低的标准,以稀有事件仿真方法对概率加以评估,通过估计评价函数的临界值,最后估计出IT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鉴于商业银行技术风险的影响因素具有灰色系统理论的典型非线性特征,本文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的基于灰色关联评价方法的商业银行技术风险评价模型,将定性分析的数据转化为以关联度大小表示的定量化评价结果,较好地解决了商业银行技术风险系统中的不确定、随机性和模糊性问题。4.本文结合商业银行IT治理的特点,提出了通过借鉴整合三角模糊数、模糊综合评判等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从IT战略规划、IT价值交付、IT业务持续性管理、IT资源管理、IT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商业银行信息化IT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商业银行信息化综合评价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