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807机械设计考研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影响过盈配合连接承载能力最为敏感的因素是配合面的( )。
A. 直径尺寸
B. 摩擦系数
C. 过盈量
D. 表面粗糙度
【答案】C
【解析】过盈连接的过盈量越大,装配后表面间的压力越大,过盈连接的承载能力越大。
2. 在气缸盖与气缸体的螺栓组紧连接中,
若气缸内气体气压在之间循环变化,则螺栓中发生的拉应力为( )。
A. 对称循环应力
B. 脉动循环应力
C. 非对称循环应力
D. 非稳定循环应力
【答案】C
【解析】螺栓的总拉力公式
:中为气体产
生的压强,相对刚度系数不变。所以在两个正值之间变化,为非对称循环应力。 其中为预紧力,F 为工作载荷,本题
3. 材料为45号钢经调质处理的轴由计算发现处于危险的共振区,解决的措施应当是( ) 。
A. 采用其它钢材
B. 采取表面硬化处理
C. 改变表面粗糙度
D. 改变轴的直径
【答案】D
【解析】改变轴的直径,则轴的刚性发生变化,零件的固有频率也发生变化。A 项,由于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基本相同,故改变材料不能改变轴的刚度;B 项,采取表面硬化处理能提高轴的疲劳强度,不能改变刚度;C 项,表面粗糙度提高只能改变接触刚度。
4. 设计一般闭式齿轮传动时,齿根弯曲强度计算主要针对的失效形式是( )。
A. 齿面塑性变形
B. 轮齿疲劳折断
C. 齿面点蚀
D. 磨损
【答案】B
5. 从经济方面考虑,单体产生的箱体最好采用( )。
A. 灰铸铁铸造
B. 铸钢铸造
C. 钢板铆接
D. 钢板焊接
【答案】D
6. 两圆柱体相接触,接触面为矩形,位于接触面宽度中线处的最大接触应力
【答案】B
【解析】根据接触疲劳强度条件即可得到。
7. 与齿间载荷分配系数紧密相关的影响因素是( )。
A. 传动比
B. 传动中心距
C. 大小齿轮的齿数
D. 齿轮的模数
【答案】C
8. 提高齿轮表面疲劳强度的有效方法是( )。
A. 加大齿轮分度圆直径
B. 分度圆不变,加大齿轮模数
C. 减少齿轮宽度
D. 分度圆不变,增加齿数
【答案】A
【解析】在齿轮的齿宽系数、材料及传动比已选定的情况下,影响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齿轮直径,小齿轮的直径越大,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就越高;在齿轮的齿宽系数、齿数及材料已选定的情况下,影响齿轮弯曲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模数,模数越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就越高。
( )。
9. 带传动中,若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 )处。
A. 进入主动轮
B. 进入从动轮
C. 退出主动轮
D. 退出从动轮
【答案】A
10.对闭式蜗杆传动进行热平衡计算,其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润滑油受热后外溢,适成环境污染
B. 防止润滑油温过高使润滑条件恶化
C. 防止蜗轮材料在高温下机械性能下降
D. 防止蜗杆蜗轮发生热变形后正确啮合受到破坏
【答案】B
【解析】蜗杆传动效率低,工作时的发热量大,闭式蜗杆传动散热不良,会使润滑油的温度过高,导致润滑条件恶化,摩擦增加,甚至胶合,发生失效。因此,需要对闭式蜗杆传动进行热平衡计算。
11.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以及外圈与座孔的配合( )
A. 全部采用基轴制
B. 全部采用基孔制
C. 前者采用基孔制,后者采用基轴制
D. 前者采用基轴制,后者采用基孔制
【答案】C
12.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主动轮1与从动轮2的材料和热处理硬度相同,齿数则它们的齿根弯曲应力( )。
【答案】A
13.某单个螺栓联接,要求被联接件接合面不分离,假定螺栓的刚度与被联接件的刚度相等,
联接的预紧力为。现开始对联接施加轴向载荷,当外载荷F
达到与预紧力的大小相等时,( )。
A. 被联接件发生分离,联接失效
B. 被联接件即将发生分离,联接不可靠
C. 联接可靠,但不能再继续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