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836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素

【答案】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根据语音的数量可以划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例如,“马”是单音节语素,“葡萄”和“歇斯底里”是多音节语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和词缀,例如,“石头”中“石”是词根,“头”是词缀。

2. 零形式

【答案】零形式是指用词的原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语言学中的零形式是指在深层语义中,理论上存在一个与它紧相邻的结构成分。这个结构成分在表层结构中的形式是零,在实际话语中不能添补。零形式这个概念是从数学引进到语言学领域的。语言学中的零,表示的不是无的概念,而是表示空位的意思。例如,在英语中,有boy/boys单复数的对立,boys 有复数形式的标记-s ,那单数就以不加标记的形式为标记从而形成区分功能,这就是零形式。

3. 互补

【答案】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一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如果两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互相补充,这称作“互补关系”。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互补的音素,如汉语的

英语的

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语音的互补关系是具体语言中归纳音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4. 语音的自然属性

【答案】语音的自然属性是指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空气粒子的振动。包括:

①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具有生理属性;

②语音也是一种声音,发出后在介质中传播,具有物理属性;

③语音能为人感知、理解,具有心理属性。

5.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按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以先粗略地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

,,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相似,它们就会被语言社会当做

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此外还有拟声词和叹词两类特殊的词。

二、简答题

6. 举例说明语义场的各种类型。

【答案】语义场由于各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分出不同的种类,主要有:

(1)类属义场

类属义场的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例如,“桌子一一椅子一一板凳”同属家具类,“锅一一碗一一瓢一一盆”同属厨具类,“红一一黄一一蓝一一白一一黑”同属颜色类,“纸一一笔一一墨一一砚”同属文具类。在汉语中类属义场所概括的事物,往往超过所列举的事物的总和。另一方面,汉语中的类属义场的划分并不一定符合科学分类的要求。很多分类都只是根据人们的某种思想、习惯,例如,“家禽一一野禽”、“害虫一一益虫”都是根据它们同人的关系进行的分类。

(2)顺序义场

顺序义场的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例如,“大学一一中学一一小学”“初试一一复试”“初赛一一复赛一一决赛”“助教一一讲师一一副教授一一教授”“头伏一一二伏一一二伏”等都是。

如果义场中包含的成员很多,往往在前面加卜数词表示,例如,小学有“一小一一二小一一

,中学有“一中一一二中一一三中……”二小……”。

(3)关系义场

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的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靠。

例如,“老师一一学生”便是因教育关系形成的语义场。“教育”是这个义场的关系义素。 老师

教育

学生

(4)同义义场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称为同义义场,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称为同义词。包括下列两类情况:

第一类,不论从哪一力面来看,意义都相同,在语言中通常可以换用。例如,“演讲”和“讲,,演”“觉察”和“察觉”“情感”和“感情”等。这类同义词称为等义词,在词汇里比较少。

,都有拿定主意、第二类,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也有人称为近义词。例如,“坚决”和“坚定”

不为外力所动摇的意思,但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有细微差别。“坚决”侧重态度果断,跟“犹豫”相反; “坚定”侧重立场稳定,跟“动摇”相反。因此,“坚决”常用来表示行动、态度; “坚定”常用来表示立场、意志。

(5)反义义场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例如“上一一下”是反

,,义义场,“上”是“下”的反义词,“下”是“上”的反义词。“前进一一后退”“好一一坏”“成

功一一失败”都是如此。反义义场分为两类:

a. 互补反义义场

处于同一反义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 必否定B ,肯定B 必否定A ; 同时,否定A ,就必肯定B ,否定B , 必肯定A 。两者中间不容许有非A 非B 的第三者存在。

例如:

生一一死动一一静有一一无

曲一一直反一一正公一一私

b. 极性反义义场

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 ,就否定B ,肯定B 就否定A ,但否定A 不一定就是肯定B ,否定B 也不一定就肯定A ,因为还有C.D.E 等其他意义存在的可能。

例如:白一一黑大一一小高一一低粗一一细苦一一甜冷一一热东一一西软一一硬

7. 什么叫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请举例说明。

【答案】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变化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语言系统的各子系统的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

①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②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单纯为求新而换个新鲜说法都是经常发生的。这些都会在语言的词汇中随时得到反映,表现为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发展。例如,随着人类登月计划的实现,英语中就有“deep space"(外层空间)、"moon walk"(月面行走)等新词; 新词新语加入语言的词汇是经常发生的事。但在语法规则的使用上,新词的加入则不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

(2)语言各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①北京话的辅音音位/k//ts/两组音在与韵母组合的时候只有开、合二呼,而那是因为//组是从/k//ts/两组变来的:开、合一呼前的/k//ts/保持不变,齐、撮二呼前的/k//ts/变成了//,这是辅音声母在不同介音之前的变化的不平衡,是演变不平衡性在语音子系统内部的具体体现。

②词汇内部的子系统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词汇中表示交际中基本概念的基本词汇是不容易发生变动的,如“天、地、人、手”等词。而一般词汇则是变化较快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演化。

③语言系统中所谓的不规则现象,某些惯用法是古汉语保留在今天语言系统中的历史层积,是语法演变不平衡性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