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大学高分子化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问答题

1. 在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之间的结合有几种形式?其存在形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不同存在形式和单体的反应能力如何?

【答案】在离子聚合中,活性中心正离子和反离子之间有以下几种结合方式:

以上各种形式之间处于平衡状态。结合形式和活性种的数量受溶剂性质、温度及反离子等因素的影响。

溶剂的溶剂化能力越大,越有利于形成松对甚至自由离子;随着温度的降低,离解平衡常数(K 值)变大,因此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形成松对甚至于自由离子;反离子的半径越大,越不易被溶剂化,所以一般在具有溶剂化能力的溶剂中随反离子半径的增大,形成松对和自由离子的可能性减小;在无溶剂化作用的溶剂中,随反离子半径的增大之间的距离增大。

活性中心离子与反离子的不同结合形式和单体的反应能力顺序如下:

共价键连接的一般无引发能力。

2. 何谓诱导期?诱导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与阻聚剂的关系怎样?试从阻常数来比较硝基苯、苯醌、DPPH 、

和氧的阻聚效果。

【答案】(1)虽然聚合体系中达到聚合温度,但看不到聚合反应进行(聚合速率为零),待体系中杂质除尽,才看到聚合反应进行,从聚合体系达到聚合温度至看到聚合反应进行这段时间称为诱导期。

(2)诱导期产生的原因是体系中存在杂质(阻聚剂),引发剂产生的初级自由基首先与杂质反应,待杂质除尽后,体系才能正常聚合。

(3)体系中杂质(阻聚剂)越多,诱导期越长。 (4)从阻聚常数

的值可以大致衡量阻聚剂的阻聚效果,如表所示。

表某些阻聚剂的阻聚常数

之间的库仑引力减小

阻聚剂的阻聚效果:

3. 有些聚合物老化后龟裂变黏,有些则变硬发脆,这是为什么?

【答案】聚合物老化后降解为较低相对分子质量产物时则变黏。聚合物老化后分子间发生交联时则易变硬发脆。

4. 何谓离子交换树脂?主要有几种类型?如何制备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答案】(1)离子交换树脂是指具有反应性基团的轻度交联的体型无规聚合物,利用其反应性基团实现离子交换反应的一种高分子试剂。

(2)离子交换树脂有强酸型、弱酸型、强碱型和弱碱型四种类型;

(3)合成离子交换树脂首先用苯乙烯和少量对二烯基苯采用悬浮共聚合,合成轻度交联的体型无规聚苯乙烯(母体),再利用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制备强酸型或强碱型离子交换树脂。

5. 在20世纪40年代曾用

为催化剂,氯甲烷为溶剂,在

下由异丁烯

和丁二烯

经阳离子聚合制备丁基橡胶。得到的共聚物中异丁烯占

后将共聚单体改为异戊二烯

对此进行分析讨论。

【答案】(1)异丁烯-丁二烯共聚体系

根据上述数据要合成含丁二烯聚物,物料中

的共聚物

应选0.3。这就是说,要得到含

丁二烯的共

(异丁烯)

(丁二烯)

(摩尔分数)。在该条件下

其他条件不变,这时

一改变,使丁基橡胶的生产工艺控制和生产流程大大简化。丁基橡胶硫化胶的质量也提高了。试

(摩尔)应为丁二烯。如果用为0.5作为起始投料,当_降至0.2停止反应,但这时反应的转化率c 由下式计算约为

这时共聚物中丁二烯的平均摩尔含量约为

因此异丁烯和丁二烯共聚由于

相差太大,要保持共聚物组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必须严格控制转化率(低于40%)。这样就有大量异丁烯和丁二烯要回收使用,而且每次投入的丁二烯量甚多,但实际参加反应的又很少。整个回收工艺复杂,反应控制亦难。所合成的共聚物组成波动较大,影响硫化胶的质量。

(2)异丁烯-异戊二烯共聚体系理想共聚体系。

要得到相应的

可在

的共聚物

即可。按上面的办法计算,如允许在

之间变化,

之间变化,

这时反应的转化率可达

如果在反应过程中适当补充一些

(异丁烯)

(异戊二烯)是属于

异丁烯,转化率还可控制得更高。这一共聚反应回收单体量少,异戊二烯可以不回收,所以生产流程大大简化。所得的共聚物组成比较均匀,两单体单元又呈无规分布,所得硫化胶的质量也较好。

6. 塑料按用途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哪几类?

【答案】塑料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塑料。通用塑料指产量大、用途广、价格低的品种,如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等,主要用作日常生活用品、包装材料和一般零件。而工程塑料指可作为工程材料使用的塑料,它们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能代替金属作结构材料,主要有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醒、ABS 、聚砜、聚苯醚等。这两种塑料之间并无严格界线,如ABS 论产量和应用规模应当是通用塑料,但论性能应当是工程塑料。此外还有特种塑料,如氟塑料、硅塑料等。

二、计算题

7. 多少物质的量的苯甲酸加到等物质的量的己二酸和己二胺中,能使聚酰胺-66

的相对分子质量

写出有关的聚合反应方程式。已知:苯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有关的聚合反应方程式如下:

反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