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题库>心血管病理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50岁,1年前曾出现过2次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和压迫感,持续数分钟后自然缓解,症状消失后曾去医院检查,心电图未见异常。20天前与朋友饮酒至深夜,酒醉后回家,凌晨1时突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急送医院抢救治疗半小时。1小时后患者呼吸心跳停止,临床死亡。病理解剖时见,冠状动脉多个分支有斑块性病变,斑块呈新月形,偏心位,使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前降支狭窄达76%,右冠状动脉主干与左旋支的狭窄分别达70%和60%,显微镜检查,心肌细胞无明显病变,心肌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周围较重。

死者直接死亡的原因是()

A . A.心绞痛
B . 心肌梗死
C . 冠心病
D . 冠状动脉性猝死
E . 心肌纤维化

仪表使用人员读数不当所造成的误差属于()。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粗大误差。 测量误差。 男性,55岁,10年前,自觉头痛,去医院检查。血压:收缩压150mmHg(20kPa),舒张压100mmHg(13.3kPa);血脂: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其他血液检查指标和心电图均正常。经降血压和降血脂药治疗,血压稳定期间,收缩压140mmHg(18.7kPa),舒张压90mmHg(12kPa):血脂改变不明显;其他血液检查指标和心电图未见病变。2个月前头晕、头痛加重去医院检查,血压:收缩压180mmHg(24kPa),舒张压120mmHg(16kPa);血脂仍然较高;其他血液检查指标和心电图未见异常。30天前与邻居吵架,相互间有推搡动作,患者突然晕倒、面色苍白、四肢抽搐,家属呼之不醒,急送医院抢救。查体时昏迷不醒,一侧瞳孔散大,后来另一侧瞳孔也散大,抢救2小时无效,呼吸、心跳停止死亡。根据病情应首先考虑死者患有() A.良性高血压。 恶性高血压。 症状性高血压。 脑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一台精度为0.5级的电桥,下限刻度值为负值,为全量程的25%,该表允许绝对误差是1℃。则该表刻度的上限值为()。 25℃。 50℃。 150℃。 200℃。 男性,50岁,1年前曾出现过2次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和压迫感,持续数分钟后自然缓解,症状消失后曾去医院检查,心电图未见异常。20天前与朋友饮酒至深夜,酒醉后回家,凌晨1时突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急送医院抢救治疗半小时。1小时后患者呼吸心跳停止,临床死亡。病理解剖时见,冠状动脉多个分支有斑块性病变,斑块呈新月形,偏心位,使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前降支狭窄达76%,右冠状动脉主干与左旋支的狭窄分别达70%和60%,显微镜检查,心肌细胞无明显病变,心肌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周围较重。死者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狭窄程度属于() A.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一只电动比例温度调节器,温度刻度范围是50~100℃,电动调节器输出是0~10mA,当指示指针从70℃升到80℃时,调节器相应的输出电流从3mA变化到8mA,其比例度为()。 20℃。 5mA。 40%。 2.5。

男性,50岁,1年前曾出现过2次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和压迫感,持续数分钟后自然缓解,症状消失后曾去医院检查,心电图未见异常。20天前与朋友饮酒至深夜,酒醉后回家,凌晨1时突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急送医院抢救治疗半小时。1小时后患者呼吸心跳停止,临床死亡。病理解剖时见,冠状动脉多个分支有斑块性病变,斑块呈新月形,偏心位,使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前降支狭窄达76%,右冠状动脉主干与左旋支的狭窄分别达70%和60%,显微镜检查,心肌细胞无明显病变,心肌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周围较重。

死者直接死亡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1年前临床表现提示患者已有心绞痛症状,所列的其他几种疾病临床表现与心绞痛表现不同。2.依粥样斑块所致管腔口径狭窄程度分级,共分四级。管腔缩小<25%,为Ⅰ级;管腔缩小26%~50%,为Ⅱ级;管腔缩小51%~75%,为Ⅲ级;管腔缩小>76%,为Ⅳ级。3.猝死是外表似乎健康的人因为内在的病变而发生急速、出人意料的死亡。从发病开始到死亡的时间,一般以24小时为限,有的仅在几十秒内死亡。猝死对医学界来说是属于不太明确的疾病。心源性猝死病因有多种,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约占病例数的80%以上。冠状动脉性猝死,又称冠心病猝死。由于时间短,多数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多在1小时内。难以出现特征的急性心肌缺血的病变。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