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说明高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对工业化初期的资本主义英国进行批判分析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一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带有一般性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有两种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经济关系; 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实体。商品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劳动价值论所说的价值是商品的价值而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知识、信息、科学技术是人类劳动的结晶或劳动成果,而不是人类劳动本身,它自身不创造价值,而是为创造使用价值提供有利条件。但是,人们对于知识、信息和高科技的运用过程形成了高科技劳动,这种高科技劳动作为生产劳动不但参与价值的创造,而且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商品交换是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的,价值量则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非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这对商品生产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商品交换其劳动可以全部得到补偿,不赔不赚; 如果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们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就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出现亏本,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如果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劳动耗费不但能够得到完全的补偿,而且还能得到超额利润,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极为重视降低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 而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 而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则要通过提高劳动的科技含量来实现。由此可见,高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和市场竞争中具有决定盈亏的重要作用。
(2)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又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可能完全分离,简单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复杂劳动以脑力劳动为主。复杂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效率,是简单劳动和体力劳动效率的倍加。相对于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和简单劳动来说,高科技劳动显然是一种复杂劳动,因而它的效率应该高于一般的简单劳动和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由于在同一
时间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的,制造同样的一件商品,高科技劳动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要少于简单劳动和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 在同等时间内,高科技劳动能够制造出更多的商品,即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一般来说,率先使用高科技劳动的商品生产者,其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要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高科技劳动对于商品生产者取得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充分肯定并高度重视高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高科技劳动成为能够创造大量价值的高质量的复杂劳动,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创造和增进则富的决定性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其目的就是提高人们对科学、知识、技术和高科技劳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发展经济的实践中走出一条依靠科学技术、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强全体公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使“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从而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有什么区别?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一般利润率有什么影响?
【答案】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为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需要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相比较,由此产生了剩余价值率。其表不方法有两种:
①物化劳动表示法:
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
②活劳动表示法:,该公式表明,在下人的一个下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中,,该公式表示在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有多大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多大部分用于无偿地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用p ’表示利润率,C 表示全部预付资本,则利润率为:p'=m/C
(1)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体现为:
①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了丁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的比率。剩余价值率越高,工人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占有越多,受剥削程度越深; 利润率是反映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一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就表现为资本的自我增殖,使资本关系神秘化了,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②两者的变化趋势不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不断地采用新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因此剩余价值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利润率会逐步趋于下降,这是部门间资本家竞争的必然结果;
③二者计算的数值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因此在量上利润率也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2)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利润率也就相应下降; 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撤出,会发生相反的变化。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
(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将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 :v 来表示,其中c 表示不变资本,v 表示可变资本; 一般利润率即平均利润率,是指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全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会对平均利润率产生影响,原因如下: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目的,在现实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表现为利润率。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这必然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同一个剩余价值必然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有机构成的变化不仅发生在个别生产部门,而且是在一切生产部门或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发生,因而,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同量的预付资本所获得的利润量必然减少,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导致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3. 用马克思经济危机原理解释当前金融危机。
【答案】(1)马克思经济危机原理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即关于危机根源的逻辑链条是:
①资本疯狂逐利的本性以及生产的社会化导致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
②利润率下降引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
③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度使得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两极分化;
④两极分化导致劳动者的购买力不足;
⑤劳动者购买力不足导致生产过剩;
⑥生产过剩导致危机爆发。
(2)此次危机表面上看是金融危机,本质上同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样,是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更具体地说,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由信贷扩张引起的消费领域特别是房地产领域的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表现为各个企业内部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制的扩大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周期性生产过剩的危机。
(3)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形成的条件有两点: